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许恒周  金晶 《资源科学》2011,33(8):1578-1583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度则对养老保障模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孝感、武汉、成都、苏州的1394个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测度农地经济贡献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相关性,利用线性回归提取显著因素,带入分位数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农地经济贡献对市场活跃度的驱动效应,探明农地流转市场空间异质性形成的经济诱因,为制定促进流转市场发育的差别化激励措施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孝感、武汉、成都、苏州农地经济贡献特征差异显著,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呈现递增梯级分布,农地经营贡献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2)农业经营性收入对农地流转市场活跃度的抑制作用随收入增加而减弱,以市场定价机制确定流转租金能够平衡农地供需,保证市场良性发展,适当调整政策性农业补贴的补贴对象和额度,能够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3)在农地流转市场起步区,提高农地经营性收入是发展市场的关键;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区,需运用政策手段干预和鼓励流转,把握好"引导流转"与"强制流转"的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经济发达区,农业收入保障农户家庭生计可持续的功能逐渐减弱,农民职业分化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辛毅  宫伟文  赵雅斐 《资源科学》2020,42(5):894-906
近年来农地流转增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中国农民群体离开村庄形成的城乡间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离乡不离土”的不完全市民化进程对土地流转的发展形成阻碍。本文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不同状态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研究目的,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以“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的理论概念反映当前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渐进性特征,认为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状态的结构性差异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农民市民化进程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正向影响;②土地流转进程是一个与农村常住居民老龄化相伴随的长期渐进过程;③提高城镇养老保障待遇、提高土地流转租金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等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出土地。本文研究对于探索农民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市场贸易,规范政府行为以及改进农地流转机制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有无土地两序列养老路径及养老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养老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养老方式的重要补充.在人口流动和水土资源变化等情况下,农民分化成“有土地”和“无土地”两个序列.“无土地”农民比“有土地”农民少获得一道源自土地经营收益的养老安全网,并导致农民养老水平的差异化.为了解决农民养老两序列分化中出现的异质化问题,文章提出“以农民养老适度水平”为主线,构建两序列养老差异化组合模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民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实现“有土地”和“无土地”农民养老水平同质化发展的目标.同时为确保农民养老水平向适度区间发展,还需要加快推进“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和土地流转租赁机制等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可能是抑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本文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年龄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比率约为30%,且租入率与租出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偏低,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青年和中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增大,前者倾向于租出农地,而后者倾向于租入农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决定农地如何流转的根源。政策含义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降低老龄人口对农地的依赖程度;为非农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增强农地流转意愿;为农地租入家庭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增强农地租入意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土地有序流转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前提.但要防止土地流转变味,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就要避免在权、责、利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流转. 如何通过流转这种方式真正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就是包括农户也好,企业也好,在流转过程中,一方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增加收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是土地流转的一个初衷.有序流转,有序首先一条是自愿、依法、有偿,这是原来定的底线.而且流转规定的是,应该保证农地农用.不能改变性质,不能够破坏它的物理形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权细分逻辑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权利束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本文立足于“三权分置”改革视域下的地权细分逻辑,利用辽宁省811户农户调研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层面检验了农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主要通过交易成本减少效应和增值保障效应影响农地流转决策;②从完整性角度看,农户对不同类型权利束完整性的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表现为农地入股权认知显著激励农户转入和转出决策,农地抵押权认知激励农地转入决策,但是降低农地转出积极性,农地继承权认知激励转出农地,但降低农地转入积极性;③从安全性角度看,农地产权安全性认知激励农地转入和转出决策,表现为认为土地证书对于保护产权越重要的农户,其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越高,而预期未来可能发生土地调整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越低。因此,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在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中需要构建一种融合正式国家产权治理规则和非正式村庄治理的协同型产权治理体系:国家产权制度改革应该继续完善法律层面的分权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村庄层面除了保障权利安全性外,更要完善农地流转合约的市场治理机制,畅通农地权利束与产权安全性在流转双方间的转移通道。  相似文献   

9.
许恒周  郭玉燕  吴冠岑  金晶 《资源科学》2012,34(10):1864-1870
基于2011年在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第一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农地流转的稳定性、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稳定性、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农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其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农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京冀平原区中自然条件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作为研究区域,从农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力承载功能3个方面测算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正向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反向分析实际流转行为对于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是否有反馈作用,量化二者的关系,以期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将土地转出,而不愿意转入土地;反之农户实际的转出土地行为促进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的提高,转入土地的行为促进替代程度的降低。研究结论: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江华  黄朝禧  胡银根 《资源科学》2013,35(11):2266-2272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法和Logistic分析方法,从家庭生计资产评价入手,探讨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对宅基地流转农户家庭资产进行量化分析,将农户划分为资产缺乏型农户和资产均衡性农户;②当前农户流转宅基地的意愿仅为24.66%,资产均衡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比例高于资产缺乏型农户;③宅基地属性、农户对住房满意度、户主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对资产缺乏型农户流转意愿有显著性影响,而影响资产均衡型农户流转意愿因素依次为宅基地属性、非农收入比例、宅基地财产经营性收入、家庭生计资产值。基于农户家庭生计的可持续和福利改进,提出了相应对策: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允许宅基地有限度的流转,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差异化的流转保障、扶持政策;开展宅基地福利水平的评估,给予流转农户足额福利补偿,确保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丹丹  周宏 《资源科学》2018,40(1):64-73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②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③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食等大田作物专业化服务和外包服务的不断完善,兼业户逐渐提高粮食等大田作物种植比例,且在短时间内选择维持现有种植结构不变,然而当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兼业户会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以此提出政策建议,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及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户按照国家宏观战略进行结构调整,避免出现“非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刘彬彬  陆迁 《资源科学》2013,35(6):1159-1166
小型水利设施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粮食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5个村的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意愿,探究影响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年龄、性别、当前是否务农、务农人数占家庭人数比例、灌溉面积对农户的供给意愿有重要影响;在农户认知因素中,小型水利对农业生产重要性、小型水利的损耗程度对农户的供给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社区环境因素中,农户对水利满意度、是否偷水对农户的供给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社会资本因素中,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也是影响农户供给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创新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社区氛围;重视社会资本,降低合作成本等措施促进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疆库尔勒市6个乡镇23个行政村454户维吾尔族农户的调查数据,总结出当地农户农地流转的基本特点:①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较低,农地流转率为35.02%;②农地流转的主体多样,其中与汉族人发生流转的比例为57.86%;③农地流转期限较短且不稳定,一般为3~5年;④契约化特征显著,流转中有89.21%签订了正式流转合同.通过建立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与资源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等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库尔勒市维吾尔族农户农地流入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总人口、非农业人口、非农业收入比重和地块数;影响农地流出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种植业收入比重、家庭农地面积等,其中农业劳动力人数和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农地流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3,35(8):1661-1667
本文利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的740户农户调查样本,运用博弈模型逻辑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农户中不愿意参与农田灌溉实施建设的有274户,占37.0%,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缺乏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户主年龄、非农收入比重、农田灌溉设施状况和村组成员户数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数、种植规模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鼓励农村耕地流转以促进规模化种植、扶持合作社发展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适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提高农业收入比重等.  相似文献   

16.
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446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活感知、农村社会保障认知、农地政策制度认知、农户金融服务认知6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农地流转行为特征与原因,并剖析了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①农户的农村社会保障认知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且和完善农村社保制度相比,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能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土地调整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而土地抛荒现象受惩罚可能性越大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越大;在当前农村信贷金融市场不健全的背景下,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②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家庭年收入越高、收入来源以非农业为主及家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家庭特征能显著提高农户流转意愿,但农户个体特征及对生活的感知对其影响不显著;③样本农户中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农户达41.3%,农户土地流转率为33.2%.土地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流转过程中有中介参与,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④广东省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存在地区差异.与粤东、粤西和粤北相比,珠三角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更规范,流转对象更广泛,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土地流转机制更完善,土地流转行为更有法律意识;⑤农户土地流转参与意愿越强烈,流转行为越容易发生,但调查农户中仍有30%的农户有流转意愿却未发生流转行为,导致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102-1110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吴晓萍 《科教文汇》2011,(12):199-200,208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大力构建"供应商+总公司+子公司+配送中心+连锁店+农户"的现代农资流通网络,初步建成了种子、化肥和农药三类农资物品的农资销售体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为选择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突出了安徽辉隆集团物流配送模式研究的现实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建设恰当的物流载体,运用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及时保证农户需求的满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耕地资源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最基础的物质条件,而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农业劳动力析出和气候灾害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耕地流转进程和农户生计。为了研究退耕还林政策、种粮补贴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等与耕地流转之间相关关系,本文选择内蒙古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和幸福乡两差别显著的乡镇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访谈式调研获得农户家庭基本情况、适应能力和区域自然灾害影响情况等第一手数据,选取农户成员特征、家庭资源配置和经济特征方面共计15个变量,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耕地流出模型。幸福乡由于土地质量较差,农户对耕地较强依赖性,以及缺少企业蔬菜种植基地园区,耕地流转进程受阻。千斤沟镇耕地流出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务农人员平均文化程度、打工人数、家庭拥有耕地面积、租地收入、农业收入比重和家庭收入水平能够促进农户流出耕地,而农业收入比重则抑制了农户流出耕地的行为。论文构建的耕地流转模型揭示了影响农户耕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有利于深入探索促进耕地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同时也能够为国家更好地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