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DOI识别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保证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的有效识别与永久链接,扩大官网的网络影响力,为解决非法网站假冒期刊官网、欺骗作者、读者的问题提供途径。【方法】 利用DOI标准与技术以及中文DOI相关服务,对期刊网站进行DOI唯一标识的注册,并通过DOI解析实现方便、持久的网络链接;利用纸刊印刷二维码等方式实现纸刊与期刊网站的连接。【结果】 有效防御假冒伪劣期刊网站对正规网站的侵害;实现科技期刊多种传播渠道的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为期刊网站注册DOI标识保护了读者、作者和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权益,扩大了科技期刊官方影响力,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37次双清论坛"海-气相互作用与东亚气候变率"于2009年3月31日-4月1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活动得到了我国海-气相互作用和东亚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共有来自15家相关单位的60余名学者参加.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就5个中心议题作了14个大会专题报告,取得了相当多的共识,并且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已公布了1995年高考各科目的考试范围,其中规定历史科不再考世界古代史。这是根据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实情况采取的举措,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世界古代史毕竟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联系密切;再者,世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文字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是我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书法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人的品性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中职学校的入学门槛比较低,中职院校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中等专业人才,高素质不仅包含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还包含了人文素养,因此书法课程在中职院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开展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 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以及开展研究的可行性;并提出21世纪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科研人员引用科学数据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科学数据引用是科技论文与科学数据之间的桥梁,是促进科技文献与科技数据融合的方式之 一。伴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模式的兴起,科技人员在论文写作中保持科学数据的可追溯性变得非常重要,而国内科研 人员针对科学数据引用依然存在着认识不充分、引用行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对4337 份调研问卷的基础上,对当前 进行科学数据引用的需求层次、障碍因素等12 个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进一步促进科学数据引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仙桃日报》实行广告经营目标管理两年来,广告经营额度不断攀高。广告经营实行目标管理,就是在“办报与经营”两分开的前提下,确定任务目标,确定报社与广告公司的利润分成比例,确定奖励办法,确定广告公司内部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系统的广告经营目标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9.
10.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是自然资源部的基础性、公益性工程,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职责的重要举措,为系统、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变化规律、预判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充分考虑多学科融合,做好顶层设计;第二,继承和发扬青藏科考精神,打造一支吃苦耐劳、稳定的观测队伍;第三,充分考虑森林、草地等不同资源之间的耦合,依托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加强综合研究;借鉴国内外生态系统观测经验,利用现代化手段,科学搭建多尺度网络;第四,打破壁垒形成合力,探索不同观测网络、单位之间合作机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第五,明确核心任务,坚持点-线-面结合;第六,探索多部门合作,试点示范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