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篇
体育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基于此,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现状为基础,结合相关访谈和学校治理实践,剖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参与学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在转变管理思想,明确学生参与学校治理范围、限度及权力分配,完善参与体制,打造学生精英团队和品牌项目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许多省市已开始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加了体育加试,计入学生的中考总成绩,这无疑对中学体育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的一些特点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出现种种怯场心理,即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以致不能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影响着水平的发挥。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学生临场过度紧张情绪状态的表现形式 1.感知觉障碍:学生视听困难,肌肉差别感受性降低,动作准确  相似文献   
3.
所谓"模块",其本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标准的模板而制成的砌块,而当前"模块"教学概念已经广泛演变成为了一种课程新形态。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以一定的原则为标准来对体育项目进行模块化归置并统一教学,可以有效地突出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来落实模块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姜劲松 《中华武术》2018,(12):33-34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滑近年来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将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教学目标。本文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马拉松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田径项目、奥运会的压轴大戏,极大地体现了人类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我国作为国际马拉松大家庭的一员,在1981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目前,每年从1月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到12月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国内许多城市都在举办全程或半程马拉松赛,其中不乏一些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事。马拉松运动的广泛参与性是其社会影响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且体质与健康状况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健康隐患和运动性意外。  相似文献   
6.
教学后记是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不断提高。那么,教学后记该记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错误的解读,致使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的异化现象。如何防止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做法上的极端化呢?笔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对体育课抓了“看课”这一环节。有的学校还定了指标,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看多少节课。但是,不少体育教师反映看课的收获并不理想,在对课进行评议时,有的体育教师就讲几句客套话,对于课的成功、失败都讲不出所以然。那么,如何使看课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1.明确看课目的体育教师看课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学习交流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参考。所以,看课前应该根据执教老师的特点和自己的需求确定具体看课的目的。譬如,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课,由于年龄大了,不能自己进行动作示范,那么,看课的重点就应该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主要有理论学习提升、学术科研提升、个案学习提升、竞技比赛提升、师徒结对提升等五种主导措施。对于这几种主导措施,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和执行,并落实到实处。在理论上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把各项专业技能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