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国内文献资料的分析,了解我国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找出国内对于体育消费行为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雕塑强身术     
在恢复术与伸展术的锻炼基础上,您身体的各方面机能都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雕塑强身术则侧重于帮助您身体形态的塑造,还您健康、美丽与自信。  相似文献   
3.
健身球伸展术,借助拥有弹性的健身球,主要针对上肢、腰部、腹部、臀部进行锻炼,让你在轻松、有趣、愉悦中达到你想要的运动效果。在练习过程中要匀速完成所有的动作,注意控制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依托 Howard-Sheth Model的理论,提出了两个解释体育活动参与性消费行为的验证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以考察杭州市经营性羽毛球场(馆)消费者现有的消费行为.随机抽取了杭州市52家经营性羽毛球场(馆)中的1 2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消费行为刺激因素是影响消费行为心理因素和反应因素的主要原因,彼此间存在相关预测关系,回归模型的解释变异分别为R2=0.20和R2=0.27;消费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反应因素具有预测效应,其解释变异为R2=0.29;另外,消费心理因素与消费经历、消费频率及消费时间存在着相关预测关系,其解释变异分别为R2=0.03、R2=0.06、R2=0.04;消费行为反应因素与消费频率、消费时间及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相关预测关系,其解释变异分别为R2=0.09、R2=0.04、R2=0.04.研究分析发现,模型2更适合解释数据,Howard-Sheth Model只能部分地解释羽毛球活动参与性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艺术体育课程为例,考察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比较实验法,运用改编的非智力因素量表。对随机抽取的艺术体育课程自然班的90名大学进行分组,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16周的体育课程干预实验。通过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自尊自信、人际交往、心理适应三方面较对照班有显著提高,但在情绪调节方面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初步构建形成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艺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其要求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行动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依托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和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社会网络及SNS理论,构建多级校园阳光体育赛事网络,以实现阳光体育活动管理的"自动化和长效化",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和趣味性",阳光体育活动的"课内外一体化",高校校园阳光体育赛事的"规范性和观赏性"及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透明化、集约化",为探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形成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羽毛球消费行为形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霍华德·谢思消费行为理论",对杭州市羽毛球活动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旨在探索羽毛球活动参与行为的形成过程.550名羽毛球场馆活动参与者完成了一个根据该理论自编的"行为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羽毛球活动消费行为在时间、频率、经历、支出与刺激因素、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反应因素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研究认为,"霍华德·谢思消费行为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羽毛球活动消费行为,基于此,文章对羽毛球活动消费行为的特殊性进行了讨论,构建了羽毛球参与者消费行为过程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弹性理论——论体育服务产品的供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体育服务产品进行界定,然后系统地阐述了在体育服务产品供求变化的过程中,必须借用弹性理论。具体包括需求的价值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从产品价值、相关产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这三个主要要素入手,分析各种要素对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研究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对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体育活动参加者的年龄对心理因素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对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同,形体健身操类项目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最大;大学生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于1h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均得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