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纵深化方向的同时,本课题从实物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三方面对构建黔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进行了探讨,其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库建设的主体框架、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力图能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视野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专业技术水平、职称、执裁能力、科研能力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对策,旨在为贵州省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梅山文化涉及地域广、民族多、内容丰富,体育文化是梅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梅山体育文化研究现状表明:梅山体育文化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视野与方法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结合国内民俗民间体育发展趋势,构建梅山体育文化研究选题指南,梅山体育文化研究应该注重从文化学、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哲学等学科领域全方位进行交叉研究并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黔南州所辖县市区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老年人体育、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产业、体育场馆建设、体育经费投入力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推动黔南州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水族社会发展与水族武术有极深的历史渊源,水族武术显现出独特的技术风格与文化特质.探析水族武术的历史渊源,对水族武术乃至水族传统体育及水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自我调适能力.按照民族学、人类学传统的村落研究方式,以三门塘为个案,分析北侗村落社会内部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变迁的基本特征,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北侗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重构的基本策略,旨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竞技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主流的形势下,由于对自身文化的漠视和专业人才的匮乏,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失去了在农耕文明中的主体地位.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其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本研究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产业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现有办学条件出发,论证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猴拳的文化渊源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保护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有规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运行机制下才能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其传承尚未形成有机的运行机制。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构建。着力研究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能够维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长期运行的相关过程、原理及方式,以及对这些运行方式的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等。建构框架如下:传承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规划系统、组织系统、保障系统、评估系统4大子系统,各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并有机衔接。运行机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子系统的具体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梅山武功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树立典型、走进科学、走向赛场、走向市场、走进社区等方式不断促进其传承发展。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