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变线”即乒乓球比赛中落点和线路的变化,是战术实施的核心环节。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2016年连续十次世界大赛中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右手持拍选手变线策略运用特征与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和参赛提供借鉴。结论:1)非变线策略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主要形式,变线策略是其辅助形式;变线策略的得分效果明显优于非变线策略;变线和非变线策略在比赛制胜中发挥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变线策略的运用效益更高。2)从正手位突破是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变线时的主要方位选择,从反手位和中间位突破是其辅助方位选择,三种变线策略间无明显得分效果差异,但变线至中间位策略得分效果略好;从正手位突破在比赛制胜中的作用明显高于从反手位和中间位突破,后两种变线策略在比赛制胜中的作用大致相等。3)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变线策略的运用上不仅灵活多变,而且重点突出。与非变线策略相比,各种变线策略形式的运用效果整体上都较好,尤以使用率最高的7种变线形式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激活后增强效应(PAP)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方法: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研究方法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2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时间为0~3 min[MD=-1.46,95% CI(-2.15,-0.78),P<0.000 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间歇时间为4~7 min[MD=1.90,95% CI(0.81,2.99),P=0.000 6]和8~12 min[MD=1.46,95% CI(0.78,2.15),P<0.000 1],对照组优于实验组;间歇时间为13 min以上[MD=-0.45,95% CI(-2.26,1.36),P=0.62],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改变研究质量差异、纳入标准、统计模型以及效应量的选择等,发现合并结果改变不明显,且受异质性影响的可能较小。结论:诱导方式为杠铃深蹲,诱导强度在85%~93% 1RM之间,重复次数为5~10次,可诱导产生PAP。间歇时间为0~3 min,可以明显提高受试者下蹲跳高度,间歇时间为4~7 min和8~12 min时下蹲跳高度未能显著增加,间歇时间为13min以上时,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在制定诱导PAP方案时,还需考虑诱导对象的年龄与性别、训练经历和力量水平对PAP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青少年力量敏感期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量有关青少年力量敏感期训练的文献资料,并对其中重要文献进行了细致地分类整理和分析研究.查阅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目及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并对运动训练学、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涉猎.1.2.2专家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咨询不同学科领域专家、不同项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开阔研究思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运用PEST分析工具,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体医结合发展的环境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日渐成熟,体医结合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步。体医结合的发展要以政策环境为导向,将人才培养作为体医结合的“点”;以经济环境为保障,将分级诊疗作为体医结合的“线”;以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媒介,将观念转变作为体医结合的“面”。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推进体医结合的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的核心环节,负荷安排是力量训练的首要因素,如何配给“剂量负荷”来实现输出功率的最大化是力量训练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明晰不同力量训练手段的最佳功率负荷(Optimal Power Load,OPL),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量化与总结,发现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具有不同的OPL。通常,半蹲跳OPL为0%~30%1RM,半蹲起为50%~70%1RM,卧推为30%~50%1RM,卧推抛为30%~55%1RM,高翻为70%~90%1RM,高位高翻为65%~80%1RM。同时,从运动训练实践角度阐明OPL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基本运动能力、专项竞技能力以及促进训练效应向比赛效应转化方面的启示,并为推进OPL力量训练的实践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