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1.
以往我们对教师的成长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总是着眼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及各种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对教师成长中的其他因素,比如教师进修制度、进修内容和活动方式,以及地区教研员的作用却很少谈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成长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在当代教育语境下,教研员应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心智,即以审美形式为中介,引导儿童关注和体察各种事物(人、自然、社会以及内心精神)。大量实践证明,拓展儿童经验领域,对心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学习作为一种拓展视觉经验的有效途径,亦即从视觉感知开始到视觉形象的创造,可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从而使其心智得以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目标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有许多潜在的教育资源。从功能上分,有人力资源、思想资源和信息资源。从领域上分,有社会资源、学科资源和学生资源,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课程资源。在美术课程中应充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以学生为本,进行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培智学校美术教育尚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或大纲,课程的原则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以取舍的方式参考普通学校美术课程标准,课程的理念一般都指向儿童智能的发展。而课程的美育功能往往被弃之一边,如何发挥课程功能,实现课程的多重目标,这还需要我们对课程价值作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共同的主题.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载体.今天从观念上我们已突破了传统的美术课程隐喻,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没能解决,还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视觉隐喻是视觉形象以语言的特性所产生的一种象征或意味,它是一种诗性语言。视觉形象总是带有符号特性,即便是自然环境的视觉形象,因与人发生关系也成为人化的自然,只要它成为我们的心理意象,它就具备了隐喻的功能。与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视觉隐喻内涵更广,具有不确定性,意义往往在主体与对象交互体验中生成。环境形象的视觉隐喻与大众审美需要之间的沟通缘自人类感官的愉悦、文化的传承以及人们对环境形象的感受与经验。从造型美学出发去探讨社会环境的视觉形象,研究环境形象的特性和规律以及与人的生活关系是环境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样,环境建设是为了广大民众更好地栖居,而所谓更好地栖居就是除了得到物质层面的基本满足,还能从环境形象中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7.
全纳和爱生教育理念的出现,对基础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教育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如何从“精英”模式转变为“全民”模式;如何应对逐渐增加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需要,调整其教学战略、发挥其人文关怀的作用是我们当下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存在状态,也使艺术形态和审美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喜是忧?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毫无疑问,视觉文化的到来已对美术及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而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研究当代美术形态与教育发展趋势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文化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许多学者已有精辟的论述,但有关审美文化的生成、发展,以及如何建构起健康向上的审美文化发展的机制和活动平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尚处于初探阶段,本文试图从艺术学和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城市审美文化建构作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内隐学习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如内隐学习的概念;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和主要特征,据此对美术教育教学现状作一定的剖析,并提出理论假设,试图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