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 840~ 1 91 9年的历史视为“中国近代史”。 1 997年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指出 ,把 1 91 9年以前的 80年和这以后的 3 0年的历史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 ,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完全赞成。但本文为叙述之方便 ,依然沿用传统的观点 ,此为说明。众所周知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向基本上表现为两个问题 :一是实现民族独立 ;二是实现近代化 (也叫现代化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有专家认为 ,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民族独立其实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已经证明了 ,即使那些…  相似文献   
2.
行省制度自元代以来已在中国施行7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和民众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故考察该制度的产生确立过程及变迁对于认识今天我们自身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元代入主中原,面临着极其棘手的问题,即如何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和如此众多而又发展水平远高于其自身...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乱流"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流”是《水经注》的常用词汇,但其意义并未得到准确阐释。本文发现该词主要应用于以下四种情况:一、多条河流合流后“互受通称”。二、河流由多个源头汇合而成,难分主次。三、河流在注入河口前最后一次支流汇入。四、影响上游、中游稳定形态的河流交汇。其重点是在描述对河流最终或最稳定形态起决定性影响的一次合流,是郦道元梳理河流脉络的重要术语。并在结尾推测这一用法很可能受先秦两汉辞赋“乱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前 ,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讨论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我们特邀关心此事的一些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和中学老师 ,就此进行了专题讨论 ,特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一角发表 ,希望能对跨世纪的中学历史教材建设尽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需要了解讨论的最新进展 ,请访问“学术在线”(http :/ /oyjyy .tongtu .net)  相似文献   
5.
同为面临北方强敌的强盛帝国,汉唐两代北部边疆的城市数量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以雁北地区为切入点,得出这一差别是由西汉与唐两代不同的时代背景、军事制度与该地区族群构成及经济形态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后,对地方制度实行了一项重大改革。1913年,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府,改州、厅为县,县直隶于省。在各省之外,新建了四个相当于省的特别区:绥远特别区,原山西长城以外地区和内蒙古河套内外盟旗;热河特别区,原直隶承德、朝阳二府和赤峰直隶州地,以及内蒙古昭乌达、卓索图二盟;川边特别区,川边、滇边毗邻西藏等处;察哈尔特别区,原直隶口北道诸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八旗和绥远部分地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开始有“市”的设置。1914年,北京成立“京都市政公所”,1921年,广州设立“市政…  相似文献   
7.
日前 ,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讨论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我们特邀关心此事的一些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和中学老师 ,就此进行了专题讨论 ,特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一角发表 ,希望能对跨世纪的中学历史教材建设尽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需要了解讨论的最新进展 ,请访问“学术在线”(http :/ /oyjyy .tongtu .net)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9.
今天湖北省的襄樊市 ,系由襄阳和樊城两个隔汉水而建的城市合并而成的。襄阳最晚在《汉书》中就已经为世人所知 ,系南阳郡下辖的一个县。到了唐朝 ,襄阳经过长时间发展 ,已经成为汉水流域的中心城市 ,是当时襄州的州治和山南东道的治所 ,地位相当重要。但襄阳真正在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却是在唐中后期内得以完成的。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的结果。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而且叛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了河北河南大部分州县后 ,在东线被挡在睢阳 ;在西线又受阻于南阳 ,于是“南夏得以保全” ,所以南下的北方移…  相似文献   
10.
地理条件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尽管有时候互相攻伐,兵戎相见,有时候“和亲”通好,会盟互市,关系亲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不可分离。形成这一民族关系特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中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所谓地理条件,是指与某一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与民族的形成、民族间的差别以及各民族间的交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是:北部有广袤的大漠,西及西南是群山峻岭,东及东南濒临浩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