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城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巢城堪称“中华第一古城”。古巢国都城址于何处?在今安徽巢城,还是在桐城县、寿县、舒城县?司马迁“巢即居巢”解、杜预“巢国小国”论和“庐江六县东”注,在后世学者中引发种种歧识和误解。古巢国在哪里?有几个?江西九江市、河南新蔡县、山东泰安市都有个巢国吗?本文罗列异说,博徵细考,辨伪存真,尤其是对“居巢”、“杜注”和“郹城”的考释,希望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合肥考释     
合肥作为南巢古邑、巢湖流域首城暨安徽省省会,雄踞皖中,通络寰宇,既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复杂显要的政制资历,又富储4000年历史积淀和人文蕴匮,诸多条件使其成为巢湖文化、江淮文化研究的中心、重点和前端。本文系统地介绍合肥古今各种名称及其来历,条陈其历代建置与政制演延,考辨“庐”字读音,并就古今文史学家有关记述进行勘核理析考辨,对江淮文化和合肥史地研究均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居巢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一尊摇篮,远古时期即形成以有巢氏族部落,夏商时期发展成巢国(方国),被中原称为“南巢,”西周为“巢伯国,”一部《左传》15次见“巢,”是江淮春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巢湖市居巢区域随着军政形态的沿革和演衍而相应获得诸多称谓,这些名称都烙印着凝重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史实事件,系统地珠联起来就是一部居巢史纲。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最重要的是社会科学,对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研究,才带有最根本性。”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长巴顿的这句话被赞为至理名言而盛传全球。在赞同这种说法之后,我们接着说下去的是在面对“人类自身发展”这个全球的带根本性的大课题时,首要的是应当清理一下自己、周围以及一定社会区域内的人们,关于人类自身认识的有关理念和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5.
三河考释     
三河镇土沃水活,物产殷阜,素称“鱼米之乡”,自古车船辐辏,四方商贾云集,是“皖中物资商品走廊”,曾作为县级市建置而位显于江淮,民间称誉为“小南京”、“小上海”。诸多优势使其曾为战略据点而引历代兵家争夺,军事史册标名记载的即有“鹊岸之战”、“三河大捷”等,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与人文故事。古邑水镇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游览胜地,全国文明先进镇的现代风貌,令其美名响闻寰宇。其曾以“鹊岸”之名载入《春秋》,然历代论者争鸣不休。本文据史志文献及实地考察,在力考详释的基础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创新--图书馆发展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释了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办馆观念创新,主力-管理思路创新,潜力-科研模式创新,活力-服务项目创新,后力-人才培育创新,针对现状与长远发展作出战略性谋划,提出多种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为考释     
无为县境历史悠久,远古时期,这里属于中华最古老的有巢氏族,并渐以形成有巢氏族部落和巢国(方国),中原称之为“南巢”。夏、商、西周时期,地属古巢国。春秋为巢国地,为楚吴争夺之域。秦置襄安县,汉、晋续设,并于境内设置临湖县。北宋始置无为县,后随历史演延而不断变换行政名称及区划。本文对“无为”来历与异说,无城城建史和古镇史料的考释,具有参考价值,略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肥东考释     
肥东地域在远古及夏商时期系属于有巢氏族部落,西周属于庐子国,春秋时其境为巢、橐皋、舒诸国分领,汉置浚遒县后便以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载录于史册。地处江淮分水岭和南北通道线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古城多座,名胜星布。  相似文献   
9.
六安考释     
新石器时代,六安地域即有人类活动。远古时期,六安这地方属于以有巢氏族部落生活区,商周时期,皋陶后裔偃姓部族活动和聚居地,境内先后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和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六安的文史在江淮文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安徽文化历史悠久,挖掘与传播多元化的地域特色具有继承传统,保留原味,推动进步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文化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与先进。文章通过动漫设计这种特殊载体,对传播趋势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安徽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