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科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现有的自身环境和条件已经很难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真正提高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人机对话机器人在对话回复内容方面的局限,提出一种融合人物画像的对话生成模型,使其回复更具个性化和趣味性,以提升图书馆智能咨询服务效果。[方法/过程]利用人机对话技术,对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用户和问题进行自动建模,建模方式分为个性化回复风格建模和特定用户属性建模。在个性化回复风格建模上,提出一种基于对话表示和相关性回复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学习到对话相关性的同时,利用个性化文本生成个性化的回复;在用户个人属性建模方面,基于信息抽取技术生成用户的人物画像。[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个性化回复生成模型优于已有的回复生成模型,人物画像识别的F值达到了99.8%。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工科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人才国际化的素质要求、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工科高校教师应关注社会,跟上潮流;勇于改革与创新;参与社会,多元发展。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创新的教育观念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与任务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教育体制改革,开始于70年代中期.在大约十年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苏联及东欧各国虽然因其本国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从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共同之处:1.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是在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决议的指导下进行的.一般是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一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远远不如高中生,甚至不如初中生和小学生,为什么呢?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只“铁饭碗”,自己继续努力与否,都不会丢掉这只饭碗或者使之变得更好。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高等教育学制中实行七年三阶段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弊端,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这七年三阶段可以这样划分: 第一阶段两年,设“普通高等教育文凭”考试,毕业生相当于国外短期大学毕业生水  相似文献   
6.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工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从教育观念、实训基地、实验课教学、课程和毕业设计、继续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正> 十年“文革”,教师队伍受到的冲击很大,打倒“四人帮”,恢复和发展教育时,中学教师严重不足,不得不将大量学历不合格人员补充进来,这就为成人高师的学历教育方向确定了前提。经过千年努力,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任务基本完成。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进入第八个五年计划,基础教育的性质也正在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轨道转移。作为中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成人高师的角色转变任务,便历史地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那么,这个“大的发展”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提高的要求呢?党中央曾经为我们描绘了二○○○年之前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发展程度、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大致规模。根据这样一条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必然带来各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社会竞争力,他们所具有的工程素质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参照土木工程专业合格人才标准,在了解了企业对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基本素质和工程素质的需求后,针对我们目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它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文章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涵与弊端,并就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