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晓标  解程姬 《兰台世界》2016,(19):149-151
19世纪40年代,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游历了蒙古地区,并留下游记即《鞑靼西藏旅行纪》。古伯察眼中的蒙古形象在西方影响巨大,是近代西方了解蒙古地区、蒙古人群的重要来源。他尽量以客观镜像的方式,呈现出蒙古男人、女人的性别形象,蒙古贵族、平民的社会阶层形象,使同一时期西方社会对边疆中国的蒙古地区有所了解。他不仅要达到简单呈现镜像的目的,而且要通过重现蒙古人群各色形象来进行分析判断,以证明映衬西方宗教、文明的进步、合理性。依据古伯察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蒙古人群形象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对准格尔黄河大峡谷的资源与区位情况的分析,给出了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开发的构想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解程姬 《兰台世界》2016,(3):139-140
纵观清代,"内蒙古"有多种含义。依据清代各语种文献的脉络,特别是国内以往未见的西文地图,系统地考察、梳理"内蒙古"称谓的由来及演变,有助于我们对近世中国边疆历史的深入认识,"内蒙古"这一地缘机体对中国国家族群及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为时间段,以当时的西北地区为空间段,通过对行记内容的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西北行记大量出版的原因,了解当时行记中对西北社会的关注内容,并探讨其对当时社会大力提倡的西北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