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高度差定位方法要求推算舰船位置,操作复杂,误差大。介绍了两种不用推算位置的天文定位方法:逐次逼近法将一个假定纬度代入天文三角形余弦公式,通过时角比较不断修正假定纬度,直至得到真纬度;三星定位法通过在短时间内对三星高度的观测,建立三个天文三角形余弦公式方程,求出第二次观测的经纬度。这两种方法精度较高且计算简单,可直接在小型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2.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三星级普通高中重点班,基础尚可,经过高一入学后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适应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1.2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苏教版)."两角和与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例,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峰 《中学教研》2007,(9):26-28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初步应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景素材,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用多种途径推导公式,通过交流合作,体会向量方法的工具性,了解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的逻辑严谨性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的系统性上,后继概念大多是在前概念基础上的逻辑建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激活,并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构建"前后一致逻  相似文献   
6.
由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可得sin^3α=1/4(3sinα—sin3α)cos^3α=1/4(3cosα+cos3α).利用这一公式可以快速、简捷的解决一些问题.现举列说明.  相似文献   
7.
人教A版数学必修4用三角函数线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α-β)= cosα cosβ+ sinα sinβ,叙述如下:我们先对简单的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设角α、β为锐角,且β<α,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1,∠POP 1=β,则∠xOP=α-β.过点P作垂直于x轴,垂足为M,那么OM就是角α-β的余弦线.这里就是要用角α、β的正弦线、余弦线来表示OM.过点P作PA垂直于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垂直于x轴,垂足为B,过点P作PC垂直于AB,垂足为C,那么OA表示 cosβ,AP表示 sinβ,并且∠PAC=∠P1-1Ox=α.于是OM=OB+BM=OB+CP=OA cos α+AP sin α= cosβ cosα+ sinβ sinα.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结果是在α、β、α-β都是锐角,且β<α的情况下得到的.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在角α、β为任意角时也成立,还要做不少推广工作,并且这个推广工作比较繁难,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1):14-15
挖掘学生的有效经验,落实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抓住诱导公式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并精心设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炼规律、探究公式来源及推导方法,体验公式的推导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9.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有多种表征形式,从多元表征的视角实施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深刻理解公式、把握公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多元表征的教学价值、表征形式的合理选择、表征出现的顺序设计、表征理解的持续深化等方面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在单位圆中构造α、β、-β、α+β的终边,借助于两点问的距离公式,经化简后而得.证明思路虽巧,但推导过程较繁.本文借助向量工具给出该公式的一个简洁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