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好几次想写一些关于外地借读生的文章,总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搁了.前些天一个毕业多年的借读生在QQ上给我的留言顿时引发了我的万千感想.  相似文献   
2.
流动借读生的义务教育挑战教育公平的底线。影响流动借读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根源主要有:义务教育政策疲软、义务教育体制滞后、城乡教育质量悬殊、教师公平意识薄弱;保障他们享受公平教育的主要对策为:加强义务教育政策刚性、改革现行义务教育体制、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以及提升教师教育公平意识。  相似文献   
3.
上海有一所示范高中,因为种种原因。吸收了较多的“借读生”,而“借读生”与正式录取生的中考分数是有明显差异的,甚至是在不同的学业发展层次水平上的,对示范高中来说.“借读生”实际上是学业后进生.结果“借读生”拖累了全年级的教学。这所学校的教师是教惯了优秀生的,优秀生在学习上比较自觉.自学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常常只要点拨一下就行了。然而面对大面积的“借读生”,示范高中的教师很少碰到,就有点束手无策。这些“借读生”学业领悟能力相对不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刻苦性也比较差,教师不知道该用何种办法施教才能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谢妍嫣 《考试周刊》2012,(10):170-171
文章认为,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制定"融化"政策,坚持"信任"原则,实行家校联系,这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石小英 《考试周刊》2013,(92):160-16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经济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谋生的人员日益增多,外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诸多问题的焦点。面对不同性格、气质、类型的外地借读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乃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教会他们自主学习。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南关岭小学处于城乡交界处,人口杂,来自外市外省的借读生(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由于受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的影响,相当一些孩子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我校对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安康市汉滨区城区六所小学的农村借读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成绩是借读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家庭成员和借读生本人同意借读;绝大部分家长和借读生对借读学校的教学环境表示满意;借读生转学后的成绩排名相对靠后;借读加重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同时部分借读生因借读出现了心理问题。要解决农村借读生问题,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就近入学;二是借读学校应对借读生开展针对性教育;三是借读生家长要理性对待借读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北京务工,同时也把他们的子女带到北京读书,以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更好的教育。我们高丽营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些孩子没有当地的户口,只能就近“借读”,近几年来,这样的“借读生”在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  相似文献   
9.
宋海琴 《班主任》2013,(2):26-26
小文是新来的借读生,据介绍他脑子灵活,但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尽如人意。或许是自卑,或许是陌生,进班首日他始终埋着头,沉默不语。第四节课恰好是班会课,课前我将小文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说:“对不起,下午事情很多,没来得及和你聊聊!”他猛地抬起头,十分惊讶地望着我,他可能没想到我会以这种“和风细雨”的方式与他交流。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放轻松些,相信你一定是好样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东莞市某镇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尽管当地政府对非户籍适龄儿童的教育政策比较宽松,但是,与户籍儿童相比,非户籍适龄儿童仍然不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发放教育卡、废止等级学校和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性建议,以冀能保证适龄儿童享有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