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中国书法界,名利欲望的极度膨胀,致使许多人产生浮躁心理,书法媚俗。宜淡泊、克己、去杂欲,对神性敬畏与谦卑,神人以和,克服浮躁心理,提倡淡泊拒绝媚俗。  相似文献   
2.
精武精神     
陈公哲 《精武》2009,(3):54-54
夫儒之宗旨为克己,佛之宗旨为平等,耶之宗旨为博爱。克己也,平等也,博爱也,儒佛耶之真精神也。今以观于精武会员能融会贯通,无可偏驳。  相似文献   
3.
中唐梁肃幼年时皈依天台宗,梁启超曾称其“护法健将”。他主动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对隋朝智顗《摩诃止观》进行删定编修,修成《删定止观》六卷本。《删定止观》原编辑六卷本已亡佚,传世本分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皆源自于草山元政校本,此本所据底本可追溯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圣贤“修身克己” “修身克己”是圣贤教导我们:人作为万物灵长,人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提高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修身为什么要克己?这是从阴阳五行阵图中得来的,中国古人从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道理中得出克可能导致更高境界的生,比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金、精钢。就是做人在“修身克己”中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读书读了十几年,从没有从早到晚都大声朗读过,基本是默读状态。所以在《朱子读书法》中就说到:“古人诵书。  相似文献   
5.
大足宝顶石刻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佛教的一部“孝经”,其中所阐发的尽孝、报恩、克己和利他等教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峰 《文教资料》2007,(11):92-95
本文试对“克己复礼”中“克己”进行了重新阐释与解读,认为“克己”是“克己复礼”的重心与前提。“克己”不是外在的束缚与限制,而是明辨礼法之上的内在自我克制与反省,从人性来看“克己”是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克己”所倡导的贵和、重群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继承和创新“克己”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清教徒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文章从清教徒的起源、信仰、教义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对《简·爱》作品中简与约翰性格与宗教信仰的分析,阐释清教徒思想在《简·爱》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钱穆从中小学教师最终成长为一代国学大师,除刻苦攻读外,积极的生活态度、克己修身的坚忍毅力和生活中求学问的实践,同样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圣人(王)、君子人格是孔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它是建立在“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上,为了培养和塑造圣人(王)、君子人格,孔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准则以及“克己”的道德修养方法,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人格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尧新瑜 《教育科学》2006,22(4):54-57
文章在对理解自我的概念、内涵与特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将理解自我提升为道德教育的自律机制,它包括自爱与克己两个向度。个体只有通过理解自我,才能自觉自愿地为自己立法,从而实现从自然人向道德人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