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6781篇
科学研究   224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191篇
综合类   234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709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孙涛 《江苏教育》2023,(30):46-47
军队具有纪律严明、勇猛果敢、团结协作、忠诚坚定的特征,军人具有意志坚定、毅力顽强、自律担当、品德高尚的素养。这些不但是军人在保家卫国中必备的能力和要求,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将这些品质融入班级建设中,可以培养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能促进班级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建军 《江苏教育》2023,(40):28-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办学理念、育人生态、学生活动、课程建设、师资优化等方面着手,奋力续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篇章。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客观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培育高职学生的远大理想;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动实践,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用国兴我兴,国衰我耻的高度自觉,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用砥砺奋斗不负芳华的奋进姿态,培养高职学生的奋斗精神;用谱写新时代华章的主动学习,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过硬本领;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锤炼高职学生的优秀品德,从这六个方面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助力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自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江苏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基础不断夯实、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得益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推动,培养单位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以及研究生导师使命担当、潜心育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研究生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需求根本导向、抓住提高质量根本目标,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7.
本刊讯6月9日上午,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在上海集邮大楼召开纪念钟笑炉诞生一百周年座谈会。 钟笑炉先生生于1893年6月9日,广东花县人。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集邮界代表人物之一。他1939年开始集邮,致力于中华邮政邮票和解放区邮票的收集和研究,成绩卓著。1946年创办《近代邮  相似文献   
8.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 ,是孔子道德修养论和儒家处世哲学中的思想精髓。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坚持道德修养 ,而没有“恒德”和“中行”这两点作支撑 ,就很难达于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要做到道德操守的恒久持一 ,就必须择乎中行 ,只有中行而不走向极端 ,才可以持之久远。孔子的道德修养论虽然具有积极地进取性和斗争性的一面 ,但更注重在伦理道德思想中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 ,并始终把中庸精神看做是这一平衡机制的核心和其道德精神的最高诉求。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词<瑞鹤仙>注释  相似文献   
10.
耿莹 《世界文化》2006,(10):25-25
在西欧各国的人名中,有的音节既非名,又非姓,而是贵族出身的标记,如法国人姓前用“特”,西班牙人姓前用“德”,德国人姓前用“冯”,荷兰人姓前用“梵”,英国人姓前用“劳特”或“恰尔德”等。“恰尔德”,系古英语“贵公子”之称号,今已废。“劳特”意为爵士,对于有爵位者之非正式的称号,亦泛指一般贵族,用时冠于姓前或姓名之前。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作家歌德,全称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其中“冯”为贵族出身的标记,在文学史中有时略去,不译成中文。而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守财奴》的作者巴尔扎克,全称为:奥瑙利·特·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