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3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教育   64967篇
科学研究   9254篇
各国文化   143篇
体育   1916篇
综合类   3013篇
文化理论   1120篇
信息传播   9675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890篇
  2022年   823篇
  2021年   1138篇
  2020年   1209篇
  2019年   1215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1328篇
  2016年   1559篇
  2015年   2946篇
  2014年   5977篇
  2013年   5090篇
  2012年   6046篇
  2011年   6591篇
  2010年   5716篇
  2009年   5689篇
  2008年   6820篇
  2007年   5759篇
  2006年   4659篇
  2005年   4948篇
  2004年   5303篇
  2003年   4798篇
  2002年   3501篇
  2001年   2761篇
  2000年   1904篇
  1999年   640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俐  王运武  王斌 《成人教育》2021,41(8):59-64
目前,国内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理论探索、建设实践和完善制度这三个阶段,相应的研究热点也围绕这三个阶段展开.如今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建设学分银行制度,对于它的研究也应更深入,以便更快更准地掌握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现状.基于此,对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追溯基础理论,界定概念;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健全管理体系;突破制度研究障碍,整合实践成果;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打破领域壁垒.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原因,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都会对德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说教教育,因为,不管教师说的多么的动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可的,学生逐渐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德育的内容与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融合与渗透,善于在教材中与教学活动中挖掘德育的因素,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的对学生产生引导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9,(4):8-9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对当前在大思政"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战略背景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六点建议:1.把握正确的价值引领,明确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2.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资源;3.调研分析学情,以人为本因材施教;4.善于运用互联网+,丰富教育载体和教学方式;5.关注细节,多元化评价;6.自觉对标,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创新步伐,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日渐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有效进行生活化教学已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关系到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化实践中高效培养政治学科素养。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在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是在吸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制度建构的理论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深刻认识显著优势的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