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鸽 《语文天地》2015,(7):39-40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中做了尝试。【导学提纲】1.你知道语文教学中的"意象法"知识吗?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  相似文献   
2.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3.
我们高中的国文老师教古文在课堂上是大声朗诵的。记得老师教李后主的《浪淘沙》,书放在讲台上,根本未翻开,他边解释边朗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  相似文献   
4.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日之行——镇江北固山。北固山不高,名气却不小。刘备招亲之甘露寺雄踞山巅,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之陵、北宋词人柳永之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虎口脱险之址等环侍左右……每一处历史陈迹,总能让人回忆起如烟往事。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无数骚人墨客的咏唱,许诨、沈括、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王湾《次北固山下》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广为传诵。北固山是一座历史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精神的山。山下有王湾,山上有稼轩,徜徉其间,你也会和刘备一样,发出天下第一江山的感慨。大江东去多少事,北固山水永铭记。  相似文献   
5.
经过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传统的价值观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更是一种人文性学科。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于传统价值观进行有效渗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7.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8.
9.
2015年11月上旬,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最后一天,两位教师代表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进行同课异构。两位教师的风格完全不同,却有一处错误相同。在探讨"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个典故时,第一位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社鼓是什么啊?"学生回答:"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教师说:"老百姓演奏社鼓说明他们生活怎么样啊?"看到学生几个不满意的回答后,又说:  相似文献   
10.
师:北固亭,引发了辛弃疾的无限遐想,他究竟想到了些什么呢?生:许多历史人物。师:是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借助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这种手法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