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基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反省线性发展和静态思维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遭遇'唤醒'和'告诫'都能中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到非连续性阶段从而开启发展的新篇章。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在震荡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人类生态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当代世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风险社会。身处风险社会的当代学生,不可避免地遭遇诸多已知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博尔诺夫认为,教育是连续性形式与非连续性过程的统一。他重视危机、遭遇、告诫与号召以及唤醒等重要理论范畴,开辟了教育思考的新领域。文章介绍了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内容,并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理念的变革、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挫折应对教育、革新教育内容、提升教师教育机智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的环境设施、资源对幼儿应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磁场,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快乐天堂。但是,很多新入园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异常的排斥反应,如哭闹、攻击性强、易生病、不愿意与人交往,等等。幼儿的这些不良反应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及家长的高度注意,他们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家长和教师这种对待幼儿异常反应的态度,对幼儿的心理和成长都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教育”是德国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那些为应对和处理妨碍生命连续正常发展的意外偶然事件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博尔诺夫主要是基于存在哲学来诠释他的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的。时代的发展赋予非连续性教育以新的内涵,尤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对非连续性现象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王金华 《班主任》2012,(3):8-10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博尔诺夫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是博尔诺夫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吸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精华,创建性地形成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学观察的原则出发,博尔诺夫详细分析了教育世界的价值走向,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学的人类学研究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非连续性教育探究的必要性、迫切性与适宜性的细腻勾勒。非连续性教育是人类学整体性原则、文化相对性原则、解释性原则乃至实然与应然整合原则的综合体现。对教育的非连续性本质的讨论可能会关注"生存—生活—生命世界"三重格局的教育开展,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的整体教育关联,关注社会变迁带来的教育策略的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荆强 《科协论坛》2008,(4):145-145
博尔诺夫从人类生存本质上认识挫折,认为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人们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体育课堂是高职院校挫折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体育教师应理解领会博尔诺夫挫折观,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