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余抗韩     
应韩国围棋电视台的邀请,北京杏泽围棋学校一行10人于2004年2月23日赴韩国参加第二届兴创杯中韩业余围棋对抗赛,此次比赛是由中方派出5名  相似文献   
2.
专业写作教育兼容了博雅与技能两种教育理念,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开展专业写作教育,研究型大学必须从师资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学生驱动与引导三个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康奈尔大学奈特中心为实施专业写作教育提供了两种范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中文版删节说起,通过近代以来欧美博雅教育的衰退和当前中国特殊的具体实情,叙述人文精神、博雅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博雅精神建构依据不同的主体修为,可以分为两种境界,一种指一般大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磨砺都能拥有的“练字能力”“君子品格”;另一种指才性特别突出的大学生经过多重磨砺再适逢良好的人生境遇而拥有袁隆平、南仁东那样的“国士风范”。大学生博雅精神的建构是从陶冶性情到能力培养的品格养成过程,使大学生养成博学、雅正、慎思的心性品格,从而能更好地继承中华古典文化的风雅之美,是进行博雅精神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书院教育与西方的博雅教育在教学理念、学生管理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导师育人等方面,均体现出很多育人功能的耦合之处,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工作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友超 《班主任》2011,(3):11-13
说到"教育行者",常令我想起李开复先生。1998年,李开复先生建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虔诚地行进在支持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开始,他不间断地通过与中国学生对话、帮助他们解答人生的困惑等方式来实现他对中国教育独特的关注和投  相似文献   
7.
博雅教育核心课程即通识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和5个课程系列,通识课程使学生成为人文素养与智力品质兼备的优秀学生.为有利于高职师范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可在高职师范教育设置"听说读写技能类、文化与审美类、实证与数学推理类、社会认知类、组织管理类、创意与创新类"这六大类博雅教育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通识教育能否撼动本科教育体制,能否形成一整套成熟模式,仍然是个问号"我只能告诉你很好,但是我现在还不想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不太乐意回答记者们关于保研学生去向的提问。他几乎可以预见到,再过一年,最早入学的2009级学生毕业时,媒体将把目光密集投向这里。在他看来,博雅学院的每一次进步都令人欣慰。2012年秋季学期,随着大一新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复旦中学在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学校内涵,探索课堂转型新模式,提出了"留白式课堂"的教学方式,即以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体现留白理念,并运用留白策略进行教学。现将该校"留白式课堂"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别、实施策略及各学科的实践经验呈现如下。在推进教育部"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我校开始逐步构建以"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为核心的学校博雅教育课程,并逐步调整课程设置以确保课程实施的时间与空间。与此同时,我校着手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诸多表象的观察,首先指出教育形式匮乏多样化是我国目前大学本科教育的短板,接着指出博雅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介绍其主要特点,然后对受博雅教育之人所应具备的个人品性进行了详述,试图阐释博雅教育之精髓。最后对博雅教育的适应性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