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崔莺莺是著名的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着力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光辉形象。在崔莺莺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体现了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成为千余年来,广大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薛云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99-102
建国前,婚姻自由原则被确定为解放区内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合法原则。然而,在极端贫困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买卖婚姻、童养婚、换亲、转换亲等不自由的婚姻形式还大量存在,不少妇女迫于经济的压力仍无法按照婚姻自由的原则处理婚姻问题。婚姻自由原则的顺利推行以及民众婚姻自由的真正实现,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就拟制血亲间、姻亲之间以及丧失生育能力的表兄弟姐妹之间能否结婚等问题进行研究,并追踪在完善禁婚亲立法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读者信箱"是一个关注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人们常会遇到的身心问题、法律问题,本刊在此予以特别关注,并以专家回答的形式呈现(回答均由专业律师、作家、教授、科普工作者等,通力合作完成)。虽然如此,本刊也是抛砖引玉,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欢迎提出问题,来稿、来信。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法典第1077条设立的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离婚自由的限制性规定,有助于减少冲动型、草率型离婚,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域外成熟经验,发现该制度存在未明确冷静期内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范围过于宽泛、缺乏相应配套制度、缺乏社会认同等问题。对此,建议规范冷静期内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定例外情形限制其适用范围、内外联动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加强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婚姻伦理观念的宣扬。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关系相继发生了变化,家庭伦理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带来了个人价值、自立自强的新观念.然而,个性的过度张扬导致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婚姻自由维护和保证了个人选择家庭生活方式的自由权利,但无限制的自由也必然冲击家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功利价值观念对家庭的入侵,削弱着家庭应有的关怀、合作、协调、情感交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丁玲小说《夜》中,具有同样革命话语性质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婚姻自由让位于为维护家庭关系稳定的革命政策的服从。作家在小说创作与现实所面对的困境中,选择了与政党政策保持一致的策略,因而《夜》呈现了一种意义与内涵的颠覆与分裂。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军婚的保护既有法律条例的硬性规制,又有各级政府的行政支持和舆论引导。从最初宣传“婚姻自由”到保护军婚条例颁布,再到进一步限制抗属离婚,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妇女和军人在离婚问题上的微妙对抗与妥协。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群众的参与,优抗政策的完善、代耕代收活动的开展,深入基层的妇救会、广泛活跃的慰问团,均折射出政府、抗属和群众在保护军婚问题上的现实诉求与实践努力。每一期报纸杂志、每一支民歌小曲、每一场拥军演出,均再现了帮助军人建立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和调解家庭纠纷的群众热情,以及模范抗属安心守候及积极生产的革命情怀。在此过程中,妇女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家庭角色,走向社会,参加根据地建设,成为抗战救国的一支基本力量。对战时妇女形象的塑造与革命意识的培育使“婚姻自由”思想服从于抗战大义,成为“一切为了抗战”的时代注脚。  相似文献   
9.
胡适认为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纲常礼教是中国妇女解放的最大障碍。他反对缠足,反对片面的贞节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他特别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中国妇女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使妇女全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社会的人,从而使近代中国社会愚昧、落后的面貌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段维新派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并把妇女解放作为资产阶段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缠足、主张婚姻自由、婚式从简、倡导晚婚晚育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促进了妇女的觉醒,从政治上,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他们创办女子不缠足组织和兴办女学的社会实践,从行动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妇女不缠足组织的和觉醒了的新型妇女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并为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