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舒敏  饶夏溦 《科教文汇》2007,(7X):183-184
近二十年来,宽恕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现今西方心理学家对宽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对宽恕的科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对宽恕的概念界定、类型、研究方法、与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问题作一番简要的回顾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反省目前宽恕心理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其细化、拓展的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宽恕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本文阐述了宽恕在中西方的发展,不同的定义,宽恕的类型、发展和任务—阶段等三种模型,宽恕的问卷法、叙事法和实验法等三种研究方法,宽恕的发生受到冒犯者、冒犯事件、受害者等因素影响,并提出了研究方法需创新、研究群体需广泛、研究量表需完善、关系研究需拓宽、提高宽恕水平的研究需加大等五点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宽恕这一积极的心理品质日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为了探讨小学生宽恕倾向发展的特点,以南京、无锡三所普通小学的88名小学生为被试者,运用故事访谈法对访谈结果进行赋值计分,验证我国小学生宽恕发展是否符合Enright宽恕发展序列所描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儿童的宽恕发展特点符合Enright的宽恕发展模型,同时,又呈现出宽恕条件、表现、策略三个维度发展不平衡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4.
《世界发明》2003,26(4):38-38
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心理学家们聚焦于研究“悲伤”。而现在,一场强调人的优点而非弱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心理学家们正在努力弄清楚人们快乐的动因,这已成为现时心理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他的《真正的快乐》一书中,对“快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观点受到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珍惜时间     
习雪 《少年月刊》2011,(5):25-25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天回地转稍不留意,岁月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流走。时间无情,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逗留;时间绝情,它使红花萎谢,绿叶凋零,会让红颜白发,让童颜变为老朽。时间虽然无情、绝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关键看我们怎样选择运筹。为什么时间没偏见和偏向,  相似文献   
6.
6年前,她的儿子被人杀死,可对于凶手,这个母亲最后却选择了宽恕。6年来,她用写给爱子的2000多封天堂家信和一份永恒的母爱,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仇恨与宽恕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职生宽恕心理发展水平与认知信念的关系,本文采取行为宽恕量表和思维信念问卷的方式对宁夏284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良的思维信念与宽恕心理水平和实际宽恕程度息息相关,并且对宽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卡林 《全国新书目》2010,(21):50-51
1994年,纳尔逊·曼德拉赢得南非首次全民选举,当选总统。然而,他面临着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即将分崩离析的危局。紧要关头,他利用1995年在南非举办的世界杯橄榄球赛,唤起了全体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在民众心理层面真正地统一了南非,缔造了"南非奇迹"。本书即是对这段历史的鲜活记述。  相似文献   
9.
愤怒情绪是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教授的愤怒情绪应对方式往往只有短暂的效应,而宽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因此,有必要将宽恕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本文阐述了宽恕的含义及宽恕教育的基本历程,以期为高校宽恕教育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多次违法"入罪越来越受到立法者的青睐,而《刑法修正案(八)》对于盗窃罪的修订,致使"多次盗窃"的内涵与外延发生变化,司法实践及理论研究上,学者们对其理解也产生较大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司法解释对于"多次盗窃"缺乏明确界定,且现阶段相关理论成果对于司法实践也缺乏指导意义。从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视角及刑法的可宽恕事由理论视角研究界定"多次盗窃"罪状之入罪标准,以期对当前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