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幅名对:"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普通话念,"达三江"不顺:上联"通"为平,下联"达"也是平.其实"达"是古代入声,入声属仄,"达三江"与"通四海"在平仄上没错.不识入声字,这幅名对就会判为错.现代汉语在南方普遍保有入声,南方老师对于哪些字是入声不会误判.北方话(除大部分山西话及毗邻地区方言外)没有入声,北方老师会认定"达"为平,对于"达三江"一类的现象容易误判.  相似文献   
2.
唐代近体诗的格律就是平仄交替,它是我国特有的诗律。它与我国古代汉语相适应,又符合美学和生理学的要求。它是我国古代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成果。千余年来,平仄律已经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邹捷中 《韶关大学学报》1992,13(1):0026-0030
本文首论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既要批判继承,又要发展创新;既不能抛弃,也不能固守,接着,从四个方面详细借鉴新诗的优点,探计旧体诗的发展取向:一要面对现实,拓宽题材领域,向火热的社会生活汲取诗情;二要深入生活,开拓思想意境,表现时代生活的本质和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三要革新语言,提炼现代语和口语入诗,更好地表现时代的特点;四要放宽格律,提介使用现代口语为准强的中华新诗韵,放宽平仄和对格律,使旧体诗走向更宽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近体诗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声调系统来调平仄的,从普通话声调分析近体诗平仄的关键在于辨认古人声字,这里以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为依据,归纳了排除法,声母辨认法,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法等3种方法,使古代诗歌爱好能以他们所熟练掌握的今声调准确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的声调搭配形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现代汉语语音划分平仄的理论可予以分类统计。分类统计表明:平平仄仄式、平平平仄式和仄仄平平式是最重要的声调组合形式,根据一、三位上的声调可以不论的原则,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平仄搭配具有对称性特点。同时,在并列式成语中,以第二字是平声字、第四字是仄声字的居多,即先"平"后"仄"的形式居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韩国雉岳高中汉语课中"一"的变调教法实际,提出仅就变调规律客观事实的描写是不够的,这使得变调成为一些零散的语言现象,除了死记硬背,难以掌握。但如果引入语音学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引入平仄相对的对称性概念的话,就会使变调这一现象从看似零散变成统一的规律性特征,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抑扬顿挫,是指声音起伏动听,悦耳和谐,往往用来形容读书声、说话声,有时也用来形容文章。晋代陆机在《遂志赋·序》中说:"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宋代陈亮在《复杜伯高书》中说:"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铺叙端雅,抑扬顿挫,而  相似文献   
8.
一些《古代汉语》教材及有关专著认为,格律诗的节奏形式除二二一或二二二一外,还有一个二一二或二二一二的形式。从律诗平仄交替的原则、律诗平仄基本格式的排列法及拗救的规定、平仄交替单位的时值、意义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对应、划分节奏单位的标准等五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律诗的节奏形式实际上只有一种,五言为二二一,七言为二二二一;二一二或二二一二式的节奏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有关平仄理解的争议问题入手,发现了汉语“四声”和“平仄”历史演变的种种内在联系,初步界定了诸如古平仄与今平仄、古调名与今调名及仰扬对立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望对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声调修辞提供新的思路,并希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取普查方法,对东北方言中的平仄音不分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使用东北方言的群体中,受教育高低程度的不同对平仄音不分现象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并指出受教育高低程度的不同与平仄音不分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