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新中国成立前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尔扎克从1914年开始传入中国,随着国内文学“土壤”的变化,受众层面的更新,现实主义文学的渐以重视,经林纾、周瘦鹃、穆木天等几十位传播者的共同努力,巴尔扎克著作及国外研究成果在我国的译介,取得了可喜成绩。至建国前,传播已初显端倪。文章在整理、归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国近现代文学流变的背景、传播者和接受者实际等方面对传播情状、特征及成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时间推进是语篇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时间推进,如何分析时间推进,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修辞结构理论,以汉语为分析材料,再现了时间推进和语篇结构的关系,区分出三个层面的时间推进,提出了一个时间推进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建立对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理清"了1"、"了2"与句子情状的纠葛,才能正确认识"了1"、"了2"各自的语法意义;结合"了1"的"实现"义和"了2"对"现在"时点的凸显功能;,才能理清"了1"、"了2"句法位置的纠葛,特别是"了1"、"了2"在句末合体时的情况,从而得出"了2"不独现的结论,反过来又有助于辨别"了1"、"了2",并能更好地理解"了1"、"了2"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者对“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Smith及Xiao&McEnery的体理论(AspectTheory)来分析“把”的体态选择,得出初步结论:“把”字句的体态选择限制条件是句子必须具备[一持续][+完成][+结果]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芬 《陕西教育》2011,(6):50-50
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于反映事物的情状,尤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西康地区改土归流进程是西藏近代史上的重要一环,对于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的梳理,有助于了解西康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8.
汉语形容词的典型成员兼具饰词性又有谓词性.相比动词与行为类型、动词性短语与情状类型、句子与体的对应关系,汉语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均非自足的语法形式,难以作为形容词情状判定的依据,唯有语法上自足的形容词谓语句是情状研究可资凭借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对杂于佛教情形之分辨”、“对理解佛教情状之完善”、“对争辩佛、儒异同观点之总结”、“对宋儒取胜佛教策略的提升”4个方面,展示了朱熹对宋儒关于佛教、佛教与儒学关系的认识和主张检讨之情形;认为朱熹在这些方面既有所继承,亦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动词突显度和情状体的角度调查1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语篇,了解他们在记叙文结构中对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情状体动词的过去式的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使用正确率高于规则动词的正确标记。从情状体的角度来看,受试者先标记活动动词和状态动词,随后是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