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599篇
科学研究   288篇
各国文化   49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158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3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既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验证、完善,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予以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陈善、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等中外名家关于阅读策略论述的分析,为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某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统合儒释” ,从理论上讲 ,有其历史的、文化的推演逻辑 ,其佛学思想对佛教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是士大夫吸收、消化佛教的一个典型。本文分析了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的价值、意义 ,并结合今人对之的具体评价 ,提出了与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人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23):51-51
佛门中的坐禅入定,讲究的是心无杂念,方能得入真如之境。儇师打坐时,内心里暗暗地却在复局,以佛门守则而言,当真是无可救药了。  相似文献   
4.
标题用语取自于清代孙星衍在山东为官时所作的诗句.其全文是:"骢马红旌静不喧,来从玉宇带高寒.三齐名士争投刺,一路青山送到官.使者车单如客过,圣人家近借书看.清时不用矜风节,惭愧儒冠换豕冠"(1).由此可以想见其"儒吏风流之概"(2).  相似文献   
5.
在博弈的视角下,将可持续发展放入一个容纳了市场、制度、社会结构的背景中去考察,可以发现社会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市场阻入”博弈,成了落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度在这种差异之下也存在着制度博弈所带来的制度瓶颈问题;公共意识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析入职后体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概括了体育教师的事业发展阶段,阐述了入职后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并详细说明了入职后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力图对入职后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学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师的职后管理上作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晚明大山人陈继儒化性格的构成有极其丰厚的土壤。晚明社会思潮与生存环境对化心态的影响使陈继儒具有圆通的处世哲学、强烈的忧患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和清醒的审慎心态,从而构成了他独具有性的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