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对运动中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名体院学生在运动负荷中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其中 1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 3周的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结果显示 :3周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后 ,实验组在运动中的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脉压差变化不明显 ,表明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血压 ,提示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可能成为提高运动中心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危险因素之一,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04年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分析数据显示:与1988~1994年相比,1999~2000年美国儿童、青少年患高血压的整体水平有所增加,收缩压增高了1.4mmHg,舒张压增高了3.3mmHg。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选取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三项常用生理指标,并分析其与状态焦虑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并在影响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实验组,降低状态焦虑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实验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组,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心率、血压伴随状态焦虑出现节律性变化,研究建议把收缩压作为评价状态焦虑水平的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人体在不同胸压增值的憋气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胸压反射的理论,并分析了胸压反射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沈磊 《教师博览》2013,(6):61-63
<正>五脏六腑是什么,西医没有五脏六腑这一说,五脏、六腑是中医的说法。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耽、三焦。心心脏就是一个泵,不断舒张收缩。当心脏收缩的时候,血压是高压,又叫收缩压;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通过静脉回到心脏里面去,这个时候的血压是低压,低压又叫舒张压。常见心  相似文献   
6.
《父母必读》2009,(6):18-18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杂志的报道,宝宝体重增长过快可引起成年后的心脏病。科学家们发现. 1.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成年后心脏收缩压相对较高。 2.出生后头5个月体重增长迅速和在2~5岁期间体重增长迅速的宝宝在青年时期心脏收缩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蓝依 《金秋科苑》2008,(1):97-97
前几年,我的血压在早晨很高(收缩压都在150毫米汞柱以上),但吃过早饭后活动片刻,收缩压就骤降至100毫米汞柱左右,舒张压也只在50毫米汞柱左右。这时就有头晕、心慌症状(尚未用降压药),有时满头大汗、呼吸困难,靠吸氧改善症状。通常持续2小时才能恢复正常。下午和晚上又偏高。  相似文献   
8.
季节会影响血压的变动,老年人更是如此。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一般冬季血压要比夏季高12(收缩压)/6(舒张压)毫米汞柱。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将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冬天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不同程度的健壮大操练习,发现其对女大学生身体成份及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对健美操的健身价值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