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标 《大观周刊》2006,(25):50-50
北京自古就有斗蛐蛐、斗鸡、斗茶等民间活动。2006年5月1日至3日,普洱茶收藏家纷纷拿出手中珍品、百年普洱从全国各地汇集八大处,进行现场斗茶,最终产生普洱生茶王、普洱熟茶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廖永民 《收藏》2012,(7):64-70
宋代社会盛行斗茶,各色茶盏大行其道,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产于闽北建阳水吉镇芦花坪一带的建窑黑釉盏了。 建窑盏以各种窑变斑闻名,而窑变斑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建窑胎和釉中富含的铁。自然状态下,铁的存在分为氧化亚铁(FeO)、三氧化二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3种形态。氧化亚铁呈黑色,黑釉就富合氧化亚铁。不过氧化亚...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中国最著名的茶产地,在宋代福建的“建安”茶叶广为种植,斗茶盛行。建安斗茶代表着中国宋代茶文化的最高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传播,对日本茶道的草创有着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叶之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而福建又是中国最著名的茶产地,在宋代福建的"建安"茶叶广为种植,斗茶盛行.建安斗茶代表着中国宋代茶文化的最高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传播,对日本茶道的草创有着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媚四月六堡浓,香聚邕城斗香茗。4月10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开幕,活动以茶为媒,促进文化交流,助推梧州六堡茶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本次斗茶大会为期两天,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梧州市政府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三方共同主办,是自治区商务厅支持的2019年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茶”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内容包括斗茶大赛、名家讲座、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全民品六堡茶活动、茶企及产品推介会、茶文化生活馆等文化展示交流,共计70多家茶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描述宋代茶文化的发展环境及斗茶文化的兴起,论述了福建建窑兔毫盏自北宋后期兴盛的社会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建窑黑釉瓷器与宋代斗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8.
李烈初 《收藏界》2010,(12):93-98
所谓"斗茶",是指烹茶质量的比赛,始于唐末、五代,盛于北宋,乃至南宋。 唐、宋时的烹茶,与现代很不相同。现代是把鲜茶叶炒制成干茶叶,饮时撮入杯碗,开水冲泡;唐、宋时是把鲜茶叶制成茶饼,饮时将茶饼研末、过筛,然后用滚水冲泡点拂。  相似文献   
9.
研读宋代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仿宋斗茶评价体系,此体系丰富了现代茶叶评价体系与品饮乐趣。通过使用相同茶品进行仿宋斗茶与现代茶叶感官审评对比实验,发现白茶、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皆可进行仿宋斗茶,白茶斗茶效果最好;同一类茶品在两种评价体系中评价结果规律趋于一致,即品质优的茶品评分皆高,品质差的茶品评分皆低。同时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将理化成分与茶叶品质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发现,茶皂素、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茶品仿宋斗茶与点茶效果更好。实验结果可为宋代点茶、斗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新茶饮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10.
品茶与斗茶     
王仁湘 《百科知识》2009,(13):51-51
宋代饮茶风气极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梦梁录》云:“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说的南宋临安的情形,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俗语“开门七件事”,即便贫贱人家,一件也是少不得的。在临安城内,与酒肆并列的就有茶肆,茶馆布置高雅,室中摆置花架,安顿着奇松异桧。一些静雅的茶馆,往往是士大夫期朋约友的好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