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罗·朗格朗(1910—2003),法国著名终身教育思想家、职业教育家和成人教育家,曾长期供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所发表的《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指出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旧教育的多种不足和遗憾,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促使当时的教育者们对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改革。保罗·朗格朗于1910年出生于法国加莱的康普兰,大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巴黎、卡门博丽、格勒吉布尔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后来转入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等因素,教师需要强化教学调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英语课堂呈现出有序、兴趣盎然、张弛有致的格局。对此,笔者主要从学生兴趣、课堂意外、反馈调控方面入手,分析了教学调控策略,以便优化英语课堂,达到有效教学。一、兴趣调控,引发求知欲望法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指出:"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特别是在小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理论提出于本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却由来已久,特别是杜威首创性地提出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实际上已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杜威和郎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的比较,阐述了郎格朗对杜威终身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揭示了终身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先学后教"的模式来实现,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通过许多成功的例子来启发学生。数学家华罗庚,出身贫困,  相似文献   
5.
正内容简介: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进入70年代后,终身教育思想"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博得了赞许"。在《终身教育引论》中,作者保尔·朗格朗详细阐述了其对终身教育的理解。推荐理由: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人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平介绍保罗·朗格朗,出生在法国加来的康普兰。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毕业后在中小学从教多年,并长期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战线上,担任过法国职工教育中心主任,倡导成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团体与文化会。1948年开始,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任职,上世纪60年代下半期担任终身教育科科长。他亲身参加各级教育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验,促使他以批判的眼光对当时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地反思,从而形成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正>吴遵民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中撰文,在回顾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国际共识,分析了中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面临的严重困境,并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并确立其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就提上议事日程,我国前后相继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其中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提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思想,其理论创立者是法国的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终身教育思想进行论述,即古典的终身教育论、现代的终身教育论、终身教育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终身教育的内涵、理念特征、目标、方法与策略等层面对朗格朗和捷尔比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朗格朗和捷尔比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贡献,揭示了终身教育思想从"理论构想"阶段进入"实践与推广"阶段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冯帮  许桂林 《学子》2015,(2):15-17
"幼小衔接期是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教育期,做好幼小衔接期教育实践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美人格形成以及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侧重于"衔接",例如:课程的衔接、作息时间的衔接、幼小教师间的衔接等,以达到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适应。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发展的理论视角下来研究。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