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学术界多重视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而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却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甚至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史学与人民的关系”。清末的史学从业者对“史学”的认知分歧不大,但对“人民”的认知分歧较大;民国时期学者对“人民”的认知分歧缩小,但对“史学”的认知趋于多元。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史...  相似文献   
2.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书简集的内容显示17、18世纪中西双方都积极关注对方,但中西之间的沟通不是逐步递进的,而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漫长过程.书简集中译本的出版必将推进中国学人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治的汉学家与中国陶德民著,日本关西大学出版社,2007汉学(中国学)就其属性来说,是一门"跨文化"的学问,涉及双边甚至多边文化领域。就其研究者主体来说,他是在异域历史环境和异文化氛围中研究中国、发表见解的人,其所表述的思想学术成果属于他所归属的那个异文化范畴;就其研究对象客体来说,它是针对本国以外的另一个对象国——中国的研究,其所表述的思想学术成果又  相似文献   
4.
欧美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辉 《中国索引》2006,4(1):28-30
本文论述了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在中国古籍索引编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古文献学大师长泽规矩也的《支那学入门书略解》之得失略陈管见。本文先从三个方面论述该书之优点,再从四个方面指出该书的不足之处,然后得出结论:瑕不掩瑜,从总体而言,该书仍是一部高质量的汉学入门书指南。  相似文献   
6.
朱熹注《四书》,既不象汉唐诸儒那样信古无疑,遵修旧文而鲜有创新,也不象一般宋儒那样蔑古轻经,空衍义理而学无根底,而是既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融合了时代的精神,从而形成了他那独具风格的训诂学。长期以来,朱子的义理之学一直被看成是与传统训诂学无关的东西而遭到诋訾。实际上朱子的义理学是训诂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训诂学深入向前发展的结果,朱子训诂名物或阐发义理皆有所本,不蹈空言,不加妄测;他以注疏治训诂,以训诂通义理,同时又能以义理明训诂,训诂义理两不废。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前期专门研习汉学的书院以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为代表,虽然这些书院的创立、教学活动部宣称不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目标,甚至将科举之学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然而这些书院不仅不反对生徒应举,而且生徒的科举及第率都相当高,这说明汉学书院仍然无法脱离科举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86年,在上海金山举办一场国际汉学会议。英国著名汉学家詹纳森对我说:我不能翻译你的作品。因为你的语言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很深,那种气氛和内涵外国人是无法传递的。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难以置信。接着他随口举一些句子做比较,来证明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由得我不信。我开始给自己验血,做文化脉络的DNA鉴定。  相似文献   
9.
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自明末利玛窦以来不计其数,然而像苏慧廉这样在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中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并不多。苏慧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宗教经典研究及翻译领域。苏氏早期的汉学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在中国的福音传布,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会通;后期的汉学研究则透过著书翻译和讲座,促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佛教的西传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为我们考察明、清两代中西初识时期两大思想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入微的双向视角。对中西交流史研究、西方汉学史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乃至"国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