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校史馆的个性陈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以下简称校史馆)的建设,并且出现了与档案馆合二为一的趋势.与社会上其它博物馆、纪念馆相比,校史馆有规模小、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人文精神浓郁等特点,尽显高校个性.但在高校系统内部,校史馆都有共同的建馆目的:缅怀先人、垂范后学、弘扬校风、激发师生员工"知校、爱校、荣校"的信念;具有相似的题材,即紧密围绕高校育人、科研两大特色陈列布展.这种目的和题材的相似性很容易造成陈列的雷同,使观众看完一个陈列便不再有兴趣参观第二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各高校校史馆陈列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突出个性,显示特色,以避免雷同.笔者结合浙江大学竺可桢纪念馆的陈列经验,就个性化陈列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校园环境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制约着师生的活动与学校的发展。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成为决定和影响师生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朝因御史焦友麟奏请而展开的各省官员整饬教化的讨论,恰介于川楚白莲教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这次讨论,无疑是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试图整饬教化加强统治秩序的努力,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官修史书与政书的记载往往缺漏,或语焉不详。本文拟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各地官员参与讨论的奏折,参以其他记载,揭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晚清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即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布了明朝的建立。明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在政治方面,为了克服社会紊乱的局面和防止元朝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科举制,有关论著大都从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开始,其实清朝的科举制萌芽于皇太极时期。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就皇太极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情况加以阐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就读的生员,就是古代的“大学生”。中国自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开始,大多数朝代对“大学生”很尊重,“大学生”所享受的待遇都很不错,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相似文献   
7.
张黎婷 《新读写》2009,(3):60-60
教室的广播器里乐声响起,一个极其传统的女声叫道:“眼保健操开始—-”,作为班级卫生员,我站起身,检查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的情况。照理说这是很无趣的事情,但有时我却会笑出声来。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做眼保健操时真是千奇百怪。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到各高校的普遍关注。学生四、六级的成绩亦成为评估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的尺度。学生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学习,可收效甚微。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生员流失严重,尤其是到第三、第四学期,生员流失率达到50%甚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思想教育研究》2001,(1):11-13
中南大学是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长期以来 ,校党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师生员工、用“敬业、勤奋、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陶冶师生员工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 ,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是中组部、中宣部和原国家教委建国以来首批表彰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是被中宣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也是全省高校唯一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文明标兵单位”;1…  相似文献   
10.
王军民 《中国培训》2001,(10):51-52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技校招生走向市场是必然的选择。当前,为争夺已极度萎缩的生源市场,各所技校在招生办法上都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技校间的竞争已悄然开始。并在不断升温。目前,技校招生流行两种做法:一、“全民皆兵”式,就是在岗教职员工人人都分有招生指标,并把完成招生任务紧密地和自身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这种手段有它的现实意义,它可以短时期内促进学校招生人数的膨胀,实现经济利益的扩大化。但技校办学应是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顾及其社会效益,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并没有考虑教师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