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金圣叹的评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学阅读活动,是接受主体和接受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相生二者相互依存,意味着事物在矛盾和转化中不断产生新事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憎命达”,用在苏轼身上再恰当不过。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的苏轼,泛舟赤壁,于贬者-悲客-扁舟-荒隅的狭小境地,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合理嫁接时空.巧妙串缀经纬,写出了想象丰富、哲理深邃的旷世美文《赤壁赋》。鉴赏此文,我觉得较之于磅礴的文笔和深邃的哲理,文中虚实结合产生的空间张力美更令人回味无穷.愈品愈醇.  相似文献   
3.
搞新闻的都知道,政治教育难搞,政治教育报道更难搞。而军报这次“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宣传却是成功的,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政教报道写实了、写活了、变得好看了。总结去年主题教育宣传的得失,可以悟出政教新闻乃至政工新闻写作的三昧。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来.在数字电视发展上走着艰难的创业之路的实践者们.都会与发展中的困惑.竞争中的思考.探索中的前进相伴相生。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中复杂的背景.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这项工作推进的艰难。种种问题表明.数字电视博弈的对象不仅仅是风险.而是广电行业自身。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梧桐花开的时候,没有成片的绿叶。树上结着的,满是一串串淡紫色的梧桐花,向上挺着,风姿绰约。可是,在  相似文献   
6.
语心 《母婴世界》2011,(6):106-107
走在另一片土地上感触最多的就是文化差异。时间长了,不自觉间会慢慢融入本土的文化,又因为骨子里还植根着母国的文化根脉,所以又会做旁观者,做一些比较,这比较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8.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片段]师:作家冯骥才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杨皓 《记者摇篮》2007,(8):103-104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新闻"或者"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报道正在变动和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传播。"(《中国电视新闻学》方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这一论  相似文献   
10.
如编者所料,本期来稿众多,其中尤以描写自然景色的居多,足可看出大家对大自然的关注和喜爱。能够使众多学子从繁重的课业中抬起头关注一下自己生活的季节,关注身边的景色,在心中回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份美好,并用多彩的笔加以细腻描绘,这就是策划本期话题的初衰。本期来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家能够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丹青妙笔呈现出清晰的画面,有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也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有些来稿因为版面所限未被刊用,但其独特的语言给编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我喜欢冬日的阳光,它撑直了人们蜷缩的身躯,温暖了每一张笑脸"。本期话题也吸引了众多教师的参与,他们纷纷组织稿件,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期"优秀组织辅导奖"授予河南邓州二高的吴志永老师、河南长垣一中的杜娟老师、河南安阳二中的王宁哪老师。感谢大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