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教育方式的不同会使教育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从偏重学术与偏重实践能力孰强孰弱,注重整体的水平与注重个体的发展孰优孰劣,强调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强调教学效果的管理孰难孰易,对中外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总结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异,阐述使学生发展其个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化冲突是近现代史比较显著而又尖锐的文化现象,焦点集中在东方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上,进行文化比较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将世界各种文化进一步融合与消化,然而片面的持文化优劣论调,而臆造文化冲突,进而激发思想冲突、政治冲突是不符合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一体化的,因此通过对持东西方文化优劣论观点的分析和批判,解析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及物质财富,对于全世界、全社会有着共同的促进作用,进而表明对待不同领域的文化,应持有"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取舍观点。  相似文献   

3.
教育方式的不同会使教育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从偏重学术与偏重实践能力孰强孰弱,注重整体的水平与注重个体的发展孰优孰劣,强调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强调教学效果的管理孰难孰易,对中外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总结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异,阐述使学生发展其个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制度安排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而教育制度的设计、完善和发展无不打上民族文化传统的烙印,这是各国教育制度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教育制度的民族特性,并不是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中教育制度的孰优孰劣,而是想建立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多样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钱穆先生的著作可以分为思想、历史和文化三大部类。其中文化类著作凡十余本,皆出于他对中国文化生死存亡的忧心与关切。钱穆先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初衷,乃在于了解中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找出今日中国自救之道。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乃在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并指出中国文化对于未来世界的贡献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以《红楼梦》仿词及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文为例,考察了关联理论对这一语言文化现象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并总结出一个比较适合于考察和指导仿词及类似语言文化现象翻译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语境、译者努力、读者需要等因素都各得其所,也可以避免关于译文孰优孰劣的诸多主观争论。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其目的是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我们需要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卷十九:“读论语,须将精义看.先看一段,次看第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对教学而言,其中的“精义”就是数学思想、课程理念,当同一内容的两个教学片段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的确,比较能够辨真伪、显优劣,比较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教学的最佳作用.现阶段,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一轮有余,其中的课程理念渐渐被一线教师理解并接受,但其中也有一些“南郭先生”,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的作文。文章围绕弟弟的家庭作业展开。家庭作业共有四道题,弟弟都做了答案。只是我(哥哥或姐姐)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有的则不同意,也有不理解的。借助文章,作者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那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包括所有做长辈的,都受到考问。对于同样的问题,少年儿童同成年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且看文章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教育是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教育理念是教育全部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部分,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很难判断孰优孰劣,只有符合本国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才是可取的教育,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比较研究是为了消除各自不足,从而达到更好地借鉴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的作文。文章围绕“弟弟的家庭作业”展开。“家庭作业”共有四道题,“弟弟”都做了答案。只是“我”(哥哥或姐姐)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有的则不同意,也有不理解的。借助文章,作者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那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包括所有做长辈的,都受到考问。对于同样的问题,少年儿童同成年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科技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生活中科技化色彩的加强,当然也伴随一部分传统的丧失。即拿我们的阅读来说,现在超大容量的多媒体光盘充分显示出了其现代而便利的优势,声光电影像浏览也部分取代了青灯黄卷的温馨阅读。对于现代和传统之间的这种转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呢?现代和传统又孰优孰劣呢?本期“焦点阅读”刊发陈更新先生的文章《儿童文学媒体比较》,虽然所谈是儿童文学媒体,但对于大家认识上述问题却不无裨益,而且,同学们还可以从儿童文学媒体的变化推广开去,去观察并思考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给…  相似文献   

13.
赴美十多年来,我一直都做着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发现很多华人到美国后,对相对优裕的物质生活很容易就习惯了,但对当地的观念、习俗和处世之道却久久难以适应。这是因为,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环境、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真正做到文化认同很不容易。华人同胞们既然"入"了美国这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乡",就应了解这里的"风俗",才能与之相"随"相安,否则就会过得很别扭。这篇《十三种方法在美国为人处世》,大致概括了在美国与人打交道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我无意从根源上评价中美文化孰优孰劣,也不主张同胞们彻底清洗头脑,更换观念,忘记民族传统。只想深入浅出,将繁化简,让中美文化的千差万别淡化为13条具体可行,易于掌握的实用技能。大家看了这些作为在美国生存的雕虫小技,就会觉得在美国为人处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相似文献   

14.
韩永红 《教育评论》2012,(3):126-128
人类的文化传承有两种教育方式,即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在人类几千年的进程中,两者孰主孰次、孰先孰后、孰强孰弱呢?应该说,在农业时代两者内在统一地发展着;在工业时代,他人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自我教育已然成为了今天学习化社会的主导。它们之间的一切更迭,都是由人类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崔玉娟 《成才之路》2010,(14):I0004-I0004
“中关村有4种人:既会做又会卖的,不会做不会卖的、会做不会卖的和会卖不会做的。谁能做得比较成功?”这是著名决策咨询专家、另类思维学者王力与柳传志曾经探讨过的一个话题。王力的观点是:“既会做又会卖是最好的.最惨的就是会做不会卖的。”在他看来,会做不会卖的还不如不会做也不会卖的。  相似文献   

16.
总体上来说,《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扬宪益夫妇的译本更多采取直译,而霍克斯的译本更多采取意译,无论直译还是意译,绝对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行。本论文试着探讨比较扬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中涉及文化翻译时各自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希望为汉英翻译的研究提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类卷示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世间万象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 ——题记记忆移植是个新鲜话题,这既让我们对未来科学绚丽多彩的前景产生遐想,又让我们对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说     
《特殊的表演》是一个比较容易写出新意的作文题目 ,在大量的应征稿件中 ,我们选发下面三篇表演各异且又特殊的作文。孰优孰弱 ,我们特请诗评家赵国泰先生出任本期裁判 ,发表高见。下期比赛题目 :《一本书的遭遇》。 (本栏目插图由蒋国骏作主持人说@剑男  相似文献   

19.
这是妈妈的妈妈讲给妈妈听的故事,妈妈觉得很好,又讲给我听。不知在“卡通”和“游戏机” 中长大的孩子是否喜欢听妈妈讲的故事: 河对面有好大好大一片果树林,猴子会爬树,但它不会游泳;而长颈鹿会游泳,但它上不了树。于是,长颈鹿把猴子驮过河,两个都吃到了自己想吃的果子。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常常不是这样,三五个小孩做游戏,常常一句话不和,便作鸟散状;打扫一间教室,常常因孰重孰轻等小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不少同学总是难于找到理想的同桌,不是张三这不好,就是李四那有问题……这种事见多了,便习以为常了。 我脑子里…  相似文献   

20.
王倩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1):163-165
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渊源,人名也不例外。人名由“姓”和“名”组成,本文从“姓”和“名”孰重孰轻这个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