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1985篇
科学研究   296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02篇
综合类   338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1102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688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872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173篇
  2011年   1313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755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涛 《江苏教育》2023,(30):46-47
军队具有纪律严明、勇猛果敢、团结协作、忠诚坚定的特征,军人具有意志坚定、毅力顽强、自律担当、品德高尚的素养。这些不但是军人在保家卫国中必备的能力和要求,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将这些品质融入班级建设中,可以培养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能促进班级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铸 《湖南教育》2021,(1):39-41
长沙县第九中学创建于1942年,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实施提升发展战略,大力打造“有质量、有品位、有特色、有温度”的品牌高中,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聚焦教学课堂,打造“有质量”的高中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学校牢牢抓住课堂、教研、巡查三道质量关,把教学常规落细、落实。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党建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创效亦是不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旨在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和途径,将红色美术作品贯穿到党员教育的活动中。红色美术作品作为高校党员教育容易忽略的教育资源,其教育意义和社会功用体现在宣传、教化、激励功能及以图证史的意义上。文中从理论和方法论上论证红色美术作品对提高高校党员教育效果的可行性、价值意蕴,探究健全党员教育体制机制、推动教育内容、形式"供给侧改革"等五项提高教育效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9,(3):62-64
充分发挥红色基地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依托红色基地开展体验教育,成为目前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课题。研究依托红色基地开展体验教育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功能开发不平衡、活动形式单一化、政策力度不大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找准市场价值与文化教育的结合点、加大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让学校与红色基地密切配合、积极探寻红色体验教育新形式等,以更好地促进红色体验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5.
6.
7.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的升华与凝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党史划分了红色文化育人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就阶段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江西省红色文化视域下的高职生红色文化认同展开分析,认为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不高,进而影响到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认为解决当前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特色教辅材料相结合,二是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的情感体验,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红色主旋律。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进高职生红色文化认同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红色经典”是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对“人学”原则的漠视是它与时下读者相疏离的根本原因。它写战争却不敢正视战争的残酷与非理性,写人却缺乏对人的命运、灵魂和价值的哲学思考。对日常世俗性及人的正常的物质欲望更表现出否弃与批判。“红色经典”实质上是一种放弃了个人思想的意识形态化写作,是一种彻底的经验性写作,主体层面文化知识的储备与客观向度的文化语境的规约也使作家无力担负起历史的重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