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C)、低负荷运动训练组(LT)、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MT)、高负荷运动训练组(HT)和极高负荷运动训练组(ST),每组10只。各运动组分别进行6周的跑台运动训练。训练方案结束后,取腓肠肌样本,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柠檬酸合成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活性;线粒体Ga2+含量、胞浆NADH、NAD+、ATP和ADP含量,以及ICD mRNA转录水平。结果:(1)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线粒体CS、ICD和α-KGDHC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 < 0.01),且CS和ICD活性由高到低顺序均为:MT组 > HT组 > ST组 > LT组 > C组,α-KGDHC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HT组 > MT组 > ST组 > LT组 > C组。(2)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线粒体Ca2+ 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 < 0.01),其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MT组 > HT组 > ST组 > LT组 > C组;胞浆NADH/NAD+和ATP/ADP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 < 0.01),其比值由低到高顺序为:MT组 < ST组 < HT组 < LT组 < C组。(3)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ICD mRNA转录水平均高于安静对照组(P < 0.01),其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为: MT组 > HT组 > ST组 > LT组 > C组。结论:低负荷、中等负荷、高负荷及极高负荷运动训练均可提高大鼠骨骼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功能,且中等负荷运动训练效果最佳。其机制与胞浆NADH/NAD+和ATP/ADP比值、线粒体摄钙能力及限速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型,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只有多角度认识和理解酯化反应规律,才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下面将其主要规律及典型应用归纳如下,供参考。一、反应规律1.从反应机理看:一般来说,有机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即羧酸分子中的"—OH"被醇分子中的"—OR"所替代。2.从成键和断键角度看: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也是可逆反应,酯化时从哪个地方形成新键,水  相似文献   
3.
以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无水碳酸钾为碱,1,2-二氯乙烷为溶剂;氰基乙酸乙酯和1,3-二溴丙烷为反应原料,经缩合反应较高产率的合成1-氰基环丁烷-1-羧酸乙酯,收率达64%,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原料便宜易得,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乙酸仲丁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物质”,如醛类中的甲醛、羧酸中的甲酸、羟基羧酸等.它们与同类物质相比,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从而成为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下面我们就掀起它们的“盖头”来,对这些典型“特殊物质”的特殊性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光学纯胡椒醛基氮杂环丙基羧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发展新型手性配体,降低手性催化剂的合成成本,检验由芳醛与手性氨基酸酯缩合、还原反应的普适性,以L-丝氨酸为手性源,经酯化,缩合,还原氨化,关环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胡椒醛基氮杂环丙基羧酸酯5,其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HRMS进行了表征.发展了一条高效便捷合成这类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季铵盐羧酸配体HCbpBr(Cbp=N-(4-羧苄基)吡啶盐)与CuCl2·2H2O反应,合成了化合物[CuCl2(H2O)2][(Cbp)2]·H2O(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9.2537(19),b=14.750(3),c=22.046(4),V=3009.0(10)3,Z=4,μ=0.946mm-1,Dc=1.357Mg/m3,T=291(2)K,分子式:C26H28Cl2CuN2O7,Mr=614.95,F(000)=1268,S=1.046,R=0.0854,wR=0.1369在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Cu2+与两个Cl-离子和两个H2O分子进行配位,形成四面体配位构型,羧酸配体以内盐的形式游离存在,配位的H2O分子与客体H2O分子及羧酸上的O形成分子间和分子内经典O-H···O氢键.  相似文献   
8.
9.
2-吡咯烷酮-5-羧酸的化学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昕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89-289,294
介绍一种合成2-吡咯烷酮-5-羧酸方法。实验表明,以常见的味精(1-谷氨酸钠,谷氨酸单钠)为原料,通过加热分解脱水,制得-吡咯烷酮-5-羧酸钠;然后加入浓的强酸,经冷却后结晶即可得到2-吡咯烷酮-5-羧酸。将此法与其它两种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从三羧酸循环的整个过程入手,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三羧酸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反应过程中间产物浓度酶活性变化,辅基、辅酶、维生素以及PH变化,三羧酸循环反应场所-线粒体数量和体积变化以及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目的是深入分析三羧酸循环中各方面有关因素对运动能力造成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反应原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达到延迟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