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瑞 《今日教育》2006,(9S):19-19
刘庆生老师辗转来信,很委婉地拒绝了采访,理由是不善言辞。“不善言辞”,既是一种面具,也是一种曲折的描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富含哲理的散文。它以“彼岸&;#183;大海”为题,把握住了“过程与结果”这一话题的精髓,直点二者的关系。且以“过程之美”贯穿全文。整篇文章构思缜密,脉落分明,思路开阔,题记与后记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正文紧扣主旨,主要选择了“蒲公英的飞翔”和“寻找美丽泉水”两个片断来阐释“过程之关”,言辞之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给人以震撼。  相似文献   
3.
4.
曾艳山 《文教资料》2006,(29):152-153
目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存在着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把“非言辞性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与“非语言(non-linguistic)”混为一谈;一是“非语言交际”和语用学研究各自为政。本文认为①我们之所谓“非语言交际”应称之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为宜,②非言辞性语言的语用研究意义重大。nonverbalcommunication宜译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非语言(nonlinguistic)”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副言辞语境与口语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语境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中的热点,但副言辞语境却经常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副言辞语境在语 言交际,尤其是口语会话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在口语会话中都有具体而广泛的运用,这 充分表明了副言辞语境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林风眠先生在离开我们十年时间后,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这是因他的名节高尚,也更因他所开辟的绘画胆识和被深层认同的艺术成就之故,也由于人们现在所理解、接受的绘画更多地从画本身的言辞开始,并且进入之故。  相似文献   
7.
这是你的回忆 蒲公英扑在你的身上 苍耳使劲拽着你的鞋带  相似文献   
8.
武松有"花荣之雅"是金圣叹提出的观点,迄今未有人作过具体的论说。从小说文本的分析可看出:多面的武松确有与花荣相似的"雅",那是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人不知而不愠"的沉着从容的"雅量"以及言辞的得体。弄清这一点,对于更好地把握武松和花荣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有效地纠正刘再复先生在《双典批判》中对《水浒传》、对武松的片面批判恐怕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语境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修辞研究总是以语境为参照物,将语境静态化,探讨言辞如何适应语境。如果放开一步,以活动中的言辞为轴心,研究如何利用语境、创设语境、跳出语境推进言辞的展开以提高言辞的表达效果,可以拓宽语境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新闻编译是编和译的有机结合,编译者在把握好语言层次加工的同时,特别要注意政治言辞的翻译处理,既要紧扣原文,又要使读者.明确理解目的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用词的理解。同时编译中要树立内外有别的政治立场,视情况予以必要的修正、删减和补充等,要利用新闻编译灵活自由的优势,分析各家新闻报道的内容,有选择地提供多方位信息,使读者不致被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