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 《江西教育》2012,(9):42-43
<正>特级教师潘小明"小数的性质"一课,用智慧的等待,让学生体验知识和获得思维训练的乐趣,在学生探索和交往互动中等待,让学生充分感悟。现撷几个教学片段与各位共赏。片段一在猜想中等待  相似文献   
2.
田素萍 《小学生》2013,(2):38-38
伴随着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研修的全面开展,新课标的理念也在慢慢地被老师们理解,接受。作为老生常谈的"情境创设",也被赋予了更新的涵义。下面我结合山美版六年级上册《别吸烟了》谈谈我对情境创设的新认识。《别吸烟了》设计一教学目标之一:了解吸烟这一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抢宝大战     
“每当一块美味被发现,它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争夺。对它们而言,世上没有什么比这块美味更堪称宝贝的了。”生物老师照例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谱写散文,我们知道,某种有趣的动物就要出场。“你们想不想去参加这场争夺战?”老师神秘地问。有调皮者大声喊“:冲啊!”“这块美味的宝贝周围,有时会聚集120个民族的成千上万个战士,长则几小时,短则几分钟,它们就会把宝贝抢回去,妥善保管,慢慢享用。”老师说“,它们甚至会把宝  相似文献   
4.
任何似是而非的数学命题,总是在满足题设的一部分条件的情况下结论成立,而在满足题设的另一部分条件的情况下,结论不成立.所谓寻求反例,就是找出既满足题设,又使结论不成立的情况.那么,怎样寻求反例呢?现介绍几种寻找数学题反例的思维方法.1二分法为了能有效地寻找反例,我们应当把满足题设的所有情况恰当地进行分类,然后逐类进行考查,仔细判定结论在所考查的情况下是否成立.由此找出结论不成立的情况,便能寻得反例.这是寻找反例的一般思维方法,称为"分类考查法".一般地,对满足题设的所有情况进行分类时,宜采用"二分法".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问题388][1]在三角形ABC中,AL,BM是中线.AL和BM的延长线分别交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于P和Q.试问,如果AP=BQ,那么三角形ABC是否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如果不是的话,请举出一个反例.解:约定:设△ABC的三边a,b,c所对的中线长分别为m_a,m_b,m_c,中线延伸到外接圆的长为M_a,M_b,M_c,由文[2]知,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小美编辑部的众编在工作之余也在火热地讨论,有个人的男神地位却受到了威胁:沈一涵:其实中国也有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少年王》,当年我就是被吴奇隆饰演的蓝血外星人帅到了,但教授好像更胜一筹啊!凉小天(不忿):吴奇隆的魅力岂是教授能比的?凉小天:昨晚写稿写到精彩处,突然停电了,正想吼,被对面楼里一女声吓着了:"都敏俊,别喝了!"真是中毒颇深啊!众编:你是嫉妒了吧?  相似文献   
7.
幽默快餐     
<正>一件更好的礼物妈妈:汤姆,把你的玩具车给隔壁那个小孩玩一下。他没有爸爸,没有人给他买玩具。汤姆:完全可以,妈妈。不过,你为什么不送给他一个爸爸?  相似文献   
8.
课堂问答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课堂问答包括提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到第一个环节如何提问,对后面的某些环节关注甚少,并且存在着大量的低效与无效问答。下面列举四个教学片断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刚带班那几年,无论是针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我都会把活动安排得紧紧凑凑,基本不留给孩子"自由时间"。因为那时我总是认为:不安排活动,孩子们会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后来,我渐渐发现其实不然,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孩子们既需要集体统一的活动,也需要自己的自由时间。孩子们需要的自由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自由,更是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同伴间自发的游戏、随意的喧闹、肆无忌惮的聊天对于他们来说,那也是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描述:《一份大礼》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同学们,前段时间咱们练大型操,大家一定很辛苦,所以老师要犒劳一下你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师:猜猜看,会是什么?生1:我猜是一本书。生2:我猜是棒棒糖。……师:我很佩服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可是很遗憾,都不对。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礼物,它一定会带给你一份神奇的体验,想不想要?生齐:想要!师:想要的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师:特别想要的请高高举起你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