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笛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在40年代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对辛笛40年代诗歌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行了探讨。辛笛诗歌从《珠贝篇》中注重个人内心的解剖,表现个人内心纤细微妙的情感,到《手掌篇》“从缠绵的个人情感之中走出来”,“把人民的忧患融化于个人体验之中”,注重抒写人民苦难,其诗歌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从个人情感到与人民情感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以《门外》为代表的三十年代诗歌,充分体现了辛笛诗歌中西融合,古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 合的特点,这一特点的挖掘既说明了辛笛与穆旦等其他"九叶诗派"诗人的差异,也纠正了以前对辛笛诗歌地 位的误判,为解读辛笛诗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钢琴教育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都得到了飞速发展。钢琴这原来的“贵族”乐器也已进入千家万户,学习和掌握钢琴演奏技能,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生活品位和艺术素质,同时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还为国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钢琴家,如:郎朗、李云迪等。这些榜样的力量带来的结果是: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让无数的家长和琴童、学子,沉浸在由各方面编织的梦幻之中。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1,(13):69-69
辛笛(1912年~2004年),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辛笛。祖籍江苏淮安,1912年生于天津。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诗集《珠贝集》在北京出版。1948年出版诗集《手掌集》,引起很大反响。1949年7月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九叶诗派”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辛之(1917—1995),笔名杭约赫,诗人、书籍装帧艺术家。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九位诗人的诗合集《九叶集》。次年4月,曹辛之花了一个多星期写下了这封长达16000余字的至辛笛、唐湜、唐祈信,对如何评价"九叶派"和其它新诗流派、如何看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国统区文学,十分坦率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此信对研究"九叶派"和四十年代文学、研究中国新诗历程和研究八十年代初文学界的复杂状况,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音乐师范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大高校的讨论热点,各种理念学说百花齐放.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这样的趋势下应运而生并发挥着独特的魅力.本文以介绍辛笛应用钢琴法为中心,通过其开发学生键盘应用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及综合创造性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该教学法的理念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九叶派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作为九叶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辛笛,他不仅中国古典文学功底相当深厚,而且对西方诗歌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中西文化的合璧使他的诗呈现多元的色彩,既典雅精致,宁静淡泊,富有中国传统的书卷气,又含蓄朦胧,印象幻觉迭现,时间空间倒错,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点。辛笛的后期诗创作,不仅洋溢着青春气息,充满希望,乐观向上,而且更注重知性,注重思辨和哲理。  相似文献   
8.
辛笛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根据主题、艺术取向等可以分为大学时代、留学时代等几个时期,本文主要就他在40年代的九叶时期的创作进行了探讨.辛笛这时期的创作在延续过去艺术追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他的艺术视野得到了很大拓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变化结合得更为密切,对自己和时代给予了更多的艺术解剖.这也就导致了艺术上的转型,主要是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手法与中国现实融为一体采用了讽刺、反讽等手段建构自已的艺术世界,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辛笛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根据主题艺术取向等可以分为大学时代、留学时代等几个时期,本文主要就他在40年代的九叶时期的创作进行了探讨,辛笛这时期的创作在延续过去艺术追求的同志,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他的艺术视野得到了很大拓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变化结合得更为密切,对自己和时代给予了更多的艺术解剖。这也就导致了艺术上的转型,主要是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手法与中国现实融为一体,采用了讽刺,反讽等手段建自己的艺术世界,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本刊特稿     
《中文自修》2004,(2):1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