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教育   3892篇
科学研究   1818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49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66篇
信息传播   8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就是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出版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组织出版活动,实现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实现出版经营的良好效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无不以科技进步、现代企业结构形式和市场运行机制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出版产业的发展也应夯实这三个基础。一、加快出版产业的技术进步国民经济任何一个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同样道理,现代出版产业也有与之相应的科学技术基础。传统出版…  相似文献   
2.
刘君 《网络传播》2006,(8):60-60
如果编写评论、安排版面过程中脱离“三贴近”原则,不讲新闻规律和网络规律,大家就不爱看这样的文章,就凝聚不了多少网民,就谈不上有舆论,也就形不成影响力和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舆论导向出现问题,就失去了化解社会矛盾、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进步这个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瑛 《青海教育》2008,(12):58-59
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青年一代,其生存方式和思考方式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但是同复杂的社会一样,互联网上也并非净土一片,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负面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有着强烈的冲击。因此,如何绕开网络陷阱,扬其利,防其患,培养青少年健康用网的心理,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在相互作用下推动着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各种产物相继出现,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同时,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常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多极化及其内部分工的多样化,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各种文化应运而生。在这个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中西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旧的体系逐渐瓦解分崩,新的尚未确立,此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大部分年轻的国人一时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困惑、盲从,逐渐成为这些缺少信仰的人们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无障碍博物馆,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无障碍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所谓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便利使用、顺利交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其中包括交通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文化无障碍等。无障碍环境是人道主义和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标识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初步探讨现代奥运会的复兴与发展的问题。现代奥运会复兴的思想基础及客观条件;现代国际奥委会的成立准备、发起过程和组织的成立及现代奥运会的召开;国际奥委会的性质和作用;国际奥委会及奥运会的宗旨、原则、宪章、格言、会旗;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文雨 《甘肃教育》2006,(9B):1-1
时下,“以人为本”四个字,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在不同级别、不同场合的领导讲话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实中它已经更多的被表面化、口号化了,不能不让人心存隐忧。因为过去我们有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对于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新说法的出现,一些人往往出于功利的目的,人云亦云,拿它来做文章,装门面,听起来喊得震天价响,其实纯粹是赶时髦、糊弄人,不会有任何的实际效果,可以在讲“以人为本”的同时继续做着不“以人为本”的事情。其危害在于,它使人们的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更远的距离感,从而引发人们的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