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2239篇
科学研究   108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721篇
综合类   40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细胞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对其产生的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的看法。本文就运动性疲劳的机制问题对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及最新进展情况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中神经-肌肉疲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代超音速客机的协和停飞后,超音速飞行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应用牛磺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入手,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研究分析了牛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牛磺酸能促进运动自由基的代谢。缓解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态与中医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功能态的改变是研究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概念的形成及特点,分析了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与中“医证”的关系,为运动性疲劳的研究选择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益于今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喜爱航空模型活动的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这其中小学生的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许多低年级的小同学。航模教学活动怎样才能适合他们,这是我们校外航模辅导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设计的模型飞机在制作时要简单易行、取材方便、价格便宜、节省时间;试飞时,调整容易,有较好的飞行性能;在活动中,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制作模型飞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航模发动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模型飞机的飞行性能,自然也影响使用者的心情,当您买到一台心爱的发动机,如果它性能很多,起动容易,工作稳定,自然是满心欢喜。但若买到一台性能不好,启动困难,工作不稳定的发动机,心情恐怕就没有那么好了。  相似文献   
9.
浅议运动性疲劳恢复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快慢,是否是1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否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这是运动训练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能力作为训练的内容,提高到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讨论,提出了训练“恢复能力”的生理机制及作用。并且还从疲劳发生的机理来讨论训练“恢复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恢复能力”可以进行训练,以及对不同运动疲劳的恢复能力提出了应用不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对四川省散打队十运会赛前训练有关运动性疲劳有效的生理、心理监测措施。方法: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四川省散打队备战“十运会”的五名队员为对象。以周为训练单位。采静脉血:每周一展8时空腹采血,共四周。测试指标:1)生化指标:CK、BU、Hb;2)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法。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结论: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