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137篇
科学研究   273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634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654篇
  2016年   909篇
  2015年   1038篇
  2014年   2236篇
  2013年   1496篇
  2012年   1156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071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864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客观学习感受和心理体验,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语文阅读对学生终生发展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首先,明确阅读能力在语文中的比重,明确阅读能力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分析高中语文阅读中现存的问题,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最后,就现有问题提出有效策略,着手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目标直指高考,语文阅读缺乏深度,为了追求答题速度和答案的标准,各种阅读技巧应运而生。换言之,高中生的阅读行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阅读的目的已经发生改变,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和阅读的效率,反而导致学生对阅读内容缺乏思考,缺乏自己的感悟。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缺乏深度这一现象进行论述,以期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但是对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本文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受人们的重视,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第一要务,虽然目前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给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依据与参考,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语文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晓民 《青海教育》2004,(12):14-15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对现行的课程结构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我们同时也感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到位现象,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这些问题能否正确解决,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新课程的实施是在“扬弃”基础上的新发展新课程的实施是在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进行的。新课程的实施并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通过微型化学实验的开展,对新教材的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化学进行实践与探索。意在使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一次大胆而又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选用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文中引用了曹植《野田黄雀行》这首诗的首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并将其解释为“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似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我以为郭初阳老师整堂课的设计可以叫做“似是而非““欲擒故纵“,前面俨然讨论自然环境跟人物命运关系,甚至用到了王国维和王夫之的论述,可是学习目的却在--祥子作为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的底层人物,他的命运早已被注定了,任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这跟自然环境毫无瓜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