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992篇
科学研究   126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211篇
综合类   154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兵魁 《武当》2003,(6):10-11
青虚派武功源于道家,归宗武当,系内家拳之一种。本派拳法,拳式优美,动作严谨,阴阳互变,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拳功并举。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行之于内,养性健体延年,功夫精深者可达“形神俱妙,元真飞举”之上乘境界;施之于外,惩恶扬善,防身御敌,具有  相似文献   
2.
杜子宇 《武当》2003,(6):15-16
圆 太极阴阳一圆中。此圆乃浑然一球。故谓太极球。唯球,才最完整地描绘了多维宇宙真体的总轮廓,真场形,万物就生活在此场中,自然中。宇宙如球,就是它的亿万宠儿——日月星辰之天体也如球,故曰“星球”。这无数星球及其群体都在宇宙大场的统驭下圆转运动,并且相互作用。星球自转为滚,公转为绕,是滚是绕,各依其心,而且向  相似文献   
3.
鸳鸯蝴蝶派与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地为鸳鸯蝴蝶派提供了丰富的作家资源,这个作家群体的形成是吴地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文化传统的结晶,体现了吴文化尚文重教的文化性格.鸳鸯蝴蝶派所选择的民间文化立场,与吴地文人墨客积淀下来的隐士、逍遥哲学有着渊源关系,是隐逸文化传统的延续,在本世纪初则演变为闲适文化.作为闲适文化的表征,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特征是传奇、言情、画风俗,深受宋元明以来兴盛于吴地的话本、拟话本小说的影响,特别受到《三言》的影响,鸳鸯蝴蝶派的传奇作品,往往蕴含着吴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对一些奇人的刻画,能够表现吴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志英 《精武》2004,(7):26-27
当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然而,多数研习者对太极拳的称谓不一,甚是迷惑。某“式”、某“氏”,众说纷纭,究竟哪一个最贴切呢?让我们沿着太极拳发展历史这一脉络去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第一个理论命题,对它的研究绕不开它与《尧典》的关系。一般说来,任何历史事件在进入史册以前,都存在一个口耳相传的阶段,我们应该把事实和书写区别开。具体到史前史,我们尤其不能带着文明的偏见,歪曲文字成熟以前的种种人文现象。从地下考古的成绩来看,《尧典》所载尧舜禹的时代是基本可信的;其文明程度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低下。反映诗歌舞合一的“诗言志”由一个熟练掌握这种高度文明的史前历史人物说出来,完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诗歌在西周初期的国家意识形态建构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西周中期 ,诗歌原来赖以存在的并发挥功能的文化空间发生了重要变化 ,于是诗歌原有的意识形态功能渐渐弱化 ,而各种新的功能随之产生并发展起来。“正变”之说原是汉儒从诗歌功能历史演变的角度对《诗经》作品进行的分类 ,清代以来不少学者对这一分类方式持全盘否定态度 ,这是失之武断的。  相似文献   
7.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8.
龙飞 《教师博览》2005,(2):43-43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原来竟是天津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相似文献   
9.
嘉庆末道光初 ,浙派在江浙词坛继续活跃着 ,常州派是在道光二十年( 1 83 2 )前后才逐渐取代浙派成为词坛盟主的。以周济为代表的常州派词人 ,继承发展了张惠言“意内言外”的词学主张 ,对浙派谨守声律的创作倾向提出严厉的批评 ,又吸纳了浙派词学中重词格的合理成分 ,创造性地提出了融意格于一体的“寄托出入”说和“宋四家词”论 ,这说明道光年间词学思想呈折中融合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作品集在唐即有两种抄本传世,一为孟浩然编次的不分类三卷本,一为王士源宋末元初又因刘辰翁的评点与整理,而派生出了分类、分体以及四卷、三卷、二卷、一卷等多种形式的孟集刻本。今存宁蜀刻本《孟浩然诗集》,系出孟洗然编次的不分类三卷本。此刊本在宋代亦有一卷本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