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苏轼的黄州尺牍是他谪黄生涯的如实写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苏轼。在艰苦的谪居岁月中,他纵情山水,倾心佛老,依旧乐观旷达。他保留着文人雅趣,却也能从世俗生活中发掘出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2.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为官清正,惠泽百姓,仕途坎坷而百折不挠;他多才多艺,成就辉煌,光照千秋而及当世。在黄州和惠州,作为贬官,手无寸权,但他还是竭尽所能救助弱小,泽惠民生,他的文学成就、胸怀品德和人文精神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任何祖先、民族、文化、文明的兴起,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诞生,自有其发祥地。东坡躬耕地在黄州,东坡居士自号于黄州,东坡文化始铸于黄州,东坡文化的发祥地自然就是黄州。有当事人苏东坡和历代权威学者的文字记录为证,勿庸置疑,无人可以否定。  相似文献   
4.
苏轼贬谪黄州,词作数量达到高峰,文体观念亦此期逐渐形成。黄州以前的漫长创作时期,以倅杭为界,在此以前词作数量极少,词体观比较模糊;倅杭以后,至黄州以前,词作大量涌现,艺术上亦逐渐成熟,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将词作看成一种文学,认为她具有独立的文体属性,而仅仅看作歌词。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他仕途不幸遇阻之时,其文学成就则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经几年历炼,他便由只知读书应试和做官的苏轼,成就为一位处世从容,成就卓著的文学家苏东坡。他的文学创作日趋成熟,且各体皆工,全面勃发,出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创作高峰期。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己思想和创作技巧的成熟,更有其生活和政治命运的特殊遭遇。  相似文献   
6.
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袁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轼黄州词因词人心态的不同,前后期存在着差异,但主导风格仍是旷达。黄州词的旷达风格主要是通过刻画主人公旷达的形象、描写清旷的号色以及哲理妙悟式的放旷体现出来的。黄州词旷达风格的形成与苏轼个人的性情气质及偶然的人生遭际有关,同时也与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浸润分不开,特别是佛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成为其词风旷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黄州赤壁龙王山修复天庆观与承天寺,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高屋建瓴之举。黄州赤壁龙王山既有佛家的承天寺,又有道家的天庆观以及儒家的楼台亭阁,儒释道文化融合渗透,和谐互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就真正落实到了有形体、有质感、有生命的宫观庙宇和楼台亭阁的立体展示上。  相似文献   
9.
被贬黄州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他却能由凄苦孤独转为乐观旷达,其心路历程值得探究。本文从苏轼的黄州词作入手,深入分析了苏轼的心灵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乌台诗案”对苏轼影响很大。他在黄州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化解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作者是如何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哲思妙想小心翼翼地吐露出来的,求得解脱的?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