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拉萨河下游河谷区三叶草引种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拉萨河谷的自然气候条件, 选择了9种三叶草品种进行集中品比试验, 观察各种牧草的越冬率、生育期、高生长速率和产草量等生产形状。结果表明, 拉萨河谷下游河谷区适合引种栽培三叶草,三叶草能够顺利越冬,能够取得与其它地区相似气候条件下的相当产量。在参试品种中,Zgrk8802 红三叶、Beskyd红三叶和Vesna 红三叶是适宜于拉萨河谷下游的优良牧草品种,在越冬率、产草量、生长期和生长速率方面表现都是优良的品种,值得在拉萨河谷下游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组织模式构成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是影响社区和谐的关键性因素。试以拉萨桑木村乡村旅游组织模式为例,构建乡村旅游社区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然后从其组织模式构成主体的责权利入手,揭示组织模式与乡村社区和谐的因果关系,认为导致乡村社区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各利益主体责权利的失衡,尤其是责任的缺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拉萨,作为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最初发展始于吐蕃王朝时期,后历代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古老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吐蕃时期拉萨城市的发展又为历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研究这一时期拉萨城市的变迁,对历代的拉萨城市研究和拉萨城市的规划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利用历史地理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吐蕃时期拉萨古城的形成,认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优越的地理条件,城市经济的发展,军事的促进和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概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10年的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进展。拉萨站科研人员通过对以高原农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在高原环境背景特征、能量传输和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形成、作物光合生理生态以及碳循环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作物和牧草品种引种筛选和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蔬菜栽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地方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拉萨河流域甲玛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多  李明礼  德吉  许祖银  旦增  刘勇 《资源科学》2010,32(9):1650-1656
水质净化功能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生态功能之一,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甲玛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湿地水的色度、浊度、pH值、水温、溶解氧和20种相对重要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西藏甲玛湿地水的pH值、DO值分别为7.40、8.07mg/L;甲玛湿地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并且水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差异较大,它们的含量序列为:CaAsMgNaKFeAlCuMnZnMoNiCrPbSbCoCdSeHgBe。通过对进水和出水水质的比较发现甲玛湿地对色度、浊度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达到了65.1%、63.8%,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不同,金属元素的去除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eAlPbCuCdFeSeCoMnNiAsZn。其中对铍、铝、铅、铜、镉和铁六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最明显,它们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3.33%、70.38%、67.95%、67.08%、66.30%、65.50%,对总硬度(Ca、Mg)、Na、Hg、K、Cr、Sb等几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率很差、几乎不能被去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拉萨八个县区为研究区域,分析拉萨市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发现拉萨市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收入水平相对城镇居民来说较低。从农牧民收入结构、从业结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出发,分析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基于包容性视角下探讨了今后促进拉萨市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拉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今后拉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目前拉萨市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化现象比较明显。究其成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政策原因。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学枝的发展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教育人事制度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向农牧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财政政策、制度创新来积极促进拉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族教师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是密切藏汉关系、联系藏汉文化、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有力纽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教师包括汉族教师,责任心不强且不安心本职工作。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会对民族团结造成一定影响。经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后分析认为: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汉族教师有责任心强的一面,但在协调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关系方面、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在学习教育理论方面的责任心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日光城”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拉萨1970年~2004年的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35年来拉萨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拉萨年日照时数达2 980h;一年中10月份的日照时数最长,长达281h,8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为219h。4个季节中,秋季日照最丰富,长达777h,其次是春季、冬季,分别为769h、736h,夏季最少为698h。1970年~2004年以来拉萨的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近58h,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日照时数更是显著减少;4个季节中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最大,减幅为27h/10年。大气水汽压、降水是影响拉萨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们的显著增加对该时期日照时数的减少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拉萨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0,32(10):2036-2042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拉萨河流域湿地30年(1976年-2006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拉萨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02×104hm2,达8.8%,其中水域、高寒草甸以及沼泽湿地呈减少趋势,森林湿地和滩地呈增加趋势;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损失41.20×108元,年均损失1.37×108元,以气体交换功能价值损失量最大。生态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对环境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水域、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