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文献记载的错乱与误传,让朱熹、李侗与南平九峰山之间的关系或行踪往来,被时不时地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历史真相的认知与传承。借助相对可靠和权威性的典籍为蓝本,可以帮助我们对朱熹和李侗在该地的行踪进行基本的判断和考辨。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精度DEM和两期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在ARCGIS9.0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计算出1994年和2003年两个年份朱溪河流域不同坡度等级下的景观格局指数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度等级内的各景观类型结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在景观水平上,侵蚀景观格局变化呈较明显的坡度分异特征.随着坡度增加,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先增后减,最大变化率均在坡度大于35°等级上;而最大斑块指数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又减小,变化幅度最大值在坡度小于5°等级上.在各坡度等级上的各景观类型最大斑块指数变化值无明显的坡度分异特征.人类活动的干预,是驱动该流域侵蚀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多数并未考虑生态系统恢复所具有的突变性.本研究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在ENVI4.2、Arc 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上,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主要为封禁;(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因素主要有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和地表温度,其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地表温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4.
朱原谅 《图书馆杂志》2020,(4):50-56,61
掌握古代先贤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提升目前阅读推广的有效性。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流传的朱熹读书法三个版本源自黄士毅的《朱子语类》、黎靖德的《语类大全》和张洪、齐熙编辑的辅广《朱子读书法》,其内容和编辑思想各不相同。朱熹读书法中蕴含的读书于学者至为重要、读书不在多寡而在于"精"、读书须循序渐进、读书有利于崇德、作文是读书的重要目标等思想对当前阅读推广活动实践、阅读推广人和读者的素养提升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程中把自己遭谗被逐和对时世的感慨寓于注义、题解、辨证和序文之中 ,从而丰富了《集注》一书的时代内涵。《楚辞集注》成书概述@陈尚敏$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兰州730070~~~~[1]《楚辞集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答方伯谟》,《晦先生朱文公文集》卷44  相似文献   
6.
理欲观是儒家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将理欲作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立的范畴加以讨论的始于宋代.朱熹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戴震对所谓后儒持批判态度,否认理欲对立,而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从朱熹到戴震理欲观的演变,是由明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徽商也随之兴盛.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作为徽州思想文化代表人物的朱熹和戴震,在理欲观上的演进,体现出徽州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诗经》研究向来有所谓“汉学”和“宋学”的研究方式之分庭。“汉学”强调“章句训诂”,“宋学”强调“义理”的发挥。朱熹的诗经研究则将两结合起来,努力在把握《诗经》本自身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探讨《诗经》与《易》、《礼》、《春秋》、《四书》等所不同的特殊的审美特性——这就是“《诗》可以兴”。对于《诗经》的诠释在于“讽诵涵泳”,而“章句训诂”的功夫更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经典诠释学的继承和理学诠释学的建立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倾注毕生精力对《集注》的编纂上。经典诠释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对原意进行复归还是根据时代需要作必要的意义创生?朱熹认为经典诠释的最佳境界是兴起,走的是"我注六经"的路子。他创建的"唤醒体验"说诠释模式契合了当代的学术潮流,同时也赋予了经典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徽州宗谱中的两篇朱熹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徽州宗谱中朱熹所作的两篇谱序进行了整理,并做了一些分析和考证,旨在为朱熹思想研究提供一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浅谈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 ,到朱熹时集其大成 ,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一直受统治者所重视。朱熹的成长过程、了解社会过程即是其理学思想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