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记忆与失语症的关系近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工作记忆四个成分的缺陷 都将导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工作记忆的测量方法在失语症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应 结合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开展工作记忆与失语症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略母语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基于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认识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应将中国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中,村上春树以"偶然性"连接其小说中一贯出现的主题———"消失/缺失与寻找",借此拓展了人物寻求真实自我的超验的"异界空间",并表达对自我探索的本体论式思考:永不放弃寻找自己的所寻之物,同时静待"偶然性"的到来,这两者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小说无论在主题结构还是在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层面上,都巧妙地凸显了"偶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武术“文化失语”这样一个现实环境展开研究,对中国武术失语现象作了概述与文化成因的解读、批判与反思。结论认为,“失语”现象值得警觉、反思,中国武术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关于文化认同建构的启示:中国武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民族中优秀的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中国武术需要的是审视而不是误解。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其民族体育文化的强音。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下,译介各具风情的地域文化为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提供了绝佳素材。本文以深具陇右文化特色的天水师范学院为例,地方高校如能尝试从教师、教材、课内外活动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入手,努力把本地地域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程,将有助于突出其办学优势,也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言说自我以满足多元对话与共存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从而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学术性决定了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大学教师在大学管理上的绝对权力。我国大学具有典型的官僚组织特征,它导致了大学教师地位下滑和大学教师参与管理有名无实;学术官僚化进一步导致普通大学教师丧失学术话语权。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是大学教师治校的根基;大学自身的"去官僚化"是大学教师参与大学内部管理的前提;教师工会和教授会是实现大学内部管理权力制衡的现实选择;学术委员会的合法化是大学回归学术本位的途径;学术权威的"去官员化"是繁荣学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急需将将自己文化介绍出去,而世界也需要也解中国的文化。中国英语,渗透着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将有效地解决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所遇到的尴尬问题,即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论"失语症"之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学界对"西方文艺中心论"充满焦虑,对本土文化身份有了清晰的认知,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寻找到有效的突围路径,在中国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化问题以及现当代西方文论及其本土化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者不得不面临自身知识谱系的局限、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转化的技术路径的困境等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失语现象指留学生中国文化的缺失,难以用英语自如的表达中国本土文化和中国特有的文化。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留学生的文化失语现象,针对中国留学生文化失语严重阻碍了跨文化双向性交流和中国文化推广的现状,找到留学生文化失语的原因:留学生对中国特色文化的缺乏;留学生交流的对象对中国基础文化知识的欠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因此提出留学生文化失语的对策: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坚持两种文化的平等性,相互尊重的原则;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成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