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类的生动、形象的对比介绍,详细阐述了类的概念、知识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责任教育是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分析开展责任教育的价值可以揭示责任行为形成的机理,这种机理以存在决定意识为根本原理,以责任事件为依据,以责任行为为目标,突破了在责任教育设计上机械地坚持知情意行而无法设计实施方案的现状,有着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日新月异,我国高校的内外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高校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也是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管理和教学,也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隐患。本文在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和目前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创新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谭种  张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8):107-108,114
"事先无征兆"、"目的主要为情绪宣泄"是高校"起哄事件"区别于其他高校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气场"分层模型可以比较形象地概括高校"起哄"事件中群体情绪的演化机制,把握"起哄"事件中群体情绪演化的特点是成功治理"起哄"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微博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上网方式、使用时长、表达方式与以往都有较大改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大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其心理认知具体表现为片面仇官仇富与质疑、逆反宣泄、娱乐消遣等。大学生群体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舆情主体、对象、基础以及政府调控都有不同的体认。  相似文献   
6.
何怡平 《情报探索》2015,(1):125-127
引入环境群体性事件应急响应协同理论模型。以"厦门PX项目事件"为例,从权力、合法性与紧急性3个维度和7组利益相关者(包括单重属性的潜在型、随意型、苛求型,双重属性的支配型、依赖型、危险型,以及三重属性的决定型)的角度,对该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并从运作和政策层面对各利益相关者所处地位、行为模式进行探讨,以动态视角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演变态势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因社会因素、学校教育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高校应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识别、研判等机制,加强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通畅的学生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江都县发生了一场以反抗政府清查土地为目的“清赋风潮”,这是一场较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这一事件是在旧征收体制下,既得利益者的鼓动与组织之下发生的,县政府与县党部的矛盾、县长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滥用警力等因素使得事件进一步的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一群体事件直接原因在清查土地引起的民众的担心与不满,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这种信任危机使得政府的合理的举措难得民众支持,政府在事件中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民众常常为有其他政治目的组织或团体所利用,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暴力、打砸现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反思这些暴力群体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被提到新的高度,新时期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应当去研究,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应对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