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5764篇
科学研究   1289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217篇
综合类   27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加强想象作文的训练与探索,不仅能使学生自由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真正能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的释放出来,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泛性,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培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远程教育市场中,各办学主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审视电大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如何培植电大核心竞争力提出粗浅的见解,希冀对保持电大持久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教学创新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走过规模扩张之路后,应强化内涵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学创新机制现状,提出了构建和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教学创新机制以及机制运行保障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教育的最紧迫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为建立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永平  殷正坤 《编辑学报》2002,14(5):350-362
探讨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途径.认为期刊结构、人力资源、期刊市场及影响因子是影响科技期刊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市场意识是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人品及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的阐述,强调修炼人品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 就如何修炼人品和开展素质教育问题找出了一些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试析高校体育如何贯彻创新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针对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创造能力、创新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创新功能应为高等教育的首要功能的基本理论问题;重点探讨了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企业能力与组织边界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目前已成功实施的部分图书馆众包案例,对馆藏特色数字资源的规划、建设与服务过程展开分析研究。文章认为馆藏特色数字资源众包不仅利于增强图书馆建设数字特藏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馆员专业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图书馆核心能力,不断扩大组织边界。最后文章提出图书馆需重新审视功能定位,确保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真正服务于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不可轻言“知识服务”》论点的评析,认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服务。文章分析了“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特殊内涵,并对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可能会引发“问题”的言论进行了思辩。结论是:“知识服务”不可不言,更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汕头大学OBE-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对工程教育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进行了再认识,建立了由课程教育体系,去"非工程化"实践教育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统筹发展体系等构成的融合创新体系模型。基于体系构成与逻辑的分析以及新工科纲领性文件研究,指出新工科内涵式发展本质要求在于教育系统对新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与定位精准性。结合新工科范式转换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工程教育系统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必要基础和先决条件。这些分析有助于厘清新工科发展理念中的模糊界限与争议,更重要的是为指导新工科具体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