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1778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92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的文化视野--课程设计的人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于建构体育文化, 从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理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特征、目标,使体育课程更符合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凸现时代精神,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骨骼肌恢复的影响,采用组织学手段,通过电镜观察,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力竭性运动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影响,结果发现服用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减少运动后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改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机能,这对机体骨骼肌机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海洋单细胞微藻亚心型扁藻为材料 ,对海水水样中活体单细胞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样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选用 2 .5 %的戊二醛固定液和 1 %的锇酸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双固定的技术 ;先酒精后丙酮按浓度梯度顺次进行脱水 ;再用Epon81 2环氧树脂作为包埋剂进行包埋 ;最后经过醋酸铀 -枸橼酸铅双染色后将切片用透射电镜进行亚显微结构的形态观察。采用本方法进行水样中活体样品的电镜制片 ,拍得清晰度较高的电镜照片 ,并通过照片对水样中运动细胞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斯皮尔伯格状态-特质焦虑量表、问卷调查中国甲A足球和CBA联赛教练,揭示职业教练竞赛焦虑现状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教练竞赛焦虑包含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两方面,联赛期与歇赛期相比,特质焦虑相对恒定,无明显差异,而状态焦虑水平呈高度显著性差异;(2)联赛期主教练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助理教练,且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差异均呈显著性;(3)联赛期不同阶段、不同处境主教练状态焦虑值随联赛进程呈不同的变化曲线,且与球队成绩排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样,贝里认为学生间的互动分为竞争型、个体型、合作型三种类型,所不同的是贝里非常重视合作型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贝里总结出了许多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的合作学习方法。他的合作学习给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启示,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转变师生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结合政府网站功能,对公众视角下政府网站功能体验量化方法进行探讨,探究公众在使用政府网站时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方法/过程]从政府网站功能、功能体验几个方面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回顾与梳理。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实验操作中需要量化的指标并探讨测度方法,通过访谈法从主观角度筛选指标,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来量化政府网站功能体验。[结果/结论]将政府网站提供的功能和公众体验相结合,确定测度指标和用户体验描述指标,为量化公众视角下政府网站功能体验提供了思路,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高校大合并已基本结束,有关的理论探讨也已冷却。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的理论思考已失去价值。相反,当“尘埃落定”之后,也许更能发现隐藏在改革背后的更深层的东西。笔者认为,此次高校大合并是中国高等教育激进改革的产物,同时认为在中国高等教育从外烁到内生的过程中,采用激进改革的方式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透镜测量柔软微细物体的原理、装置,方法步骤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