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我解释是一种由自我产生并指向自我的知识建构活动。领域性知识、加工方式、引导角色及激励都会影响自我解释的发生。其产生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型:空缺填补理论认为自我解释是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对这些漏洞进行弥补的过程;产生推论及修复心理模型的双加工机制认为自我解释是对不完整文本进行推论和对不完整的心理模型进行修复的过程;拓展情境模式通过比较前两种模式,认为自我解释是修复个人已有的、存在缺陷的领域,在不替代原有心理模型的基础上加速该模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自我解释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解释是指学习者向自身做出解释,以理解新信息的一种认知活动。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解释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更好,这种现象称为“自我解释效应”。文章从自我解释效应的影响因素,促进自我解释和自我解释的心理机制三个角度出发,回顾了以往关于自我解释的研究。最后,提出了三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