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097篇
科学研究   60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农村城镇中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城镇中学在职体育教师人数比例、学历、工作量基本合理,但福利条件与其他教师相比,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
试谈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上课突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考核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 ,实现三转变 :从终结评价向终结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从内容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从教师评价向师生评价转变 ;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新生事物,其课程设置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此就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开设《教师行为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及其该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与中学语言教学内容上的重复、理论指导上的脱节 ,使现代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都蒙受了损失。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应突出高等师范性 ,建立起适合于语文教学的现代汉语学 ,探索适合于培养师范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控制机制,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现状作了一个综述和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方面着手,剖析了影响高校武术开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高校武术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文化传承,也能在这一服务育人中承载起"立德树人"教育这一神圣使命。阅读推广活动是内化式"立德树人"有效载体,红色主题阅读、经典品读、深阅读省思、真人图书的榜样力量、文化空间育人等是德育的主要路径。在此过程中,应当突出德之思想、挖掘德之内涵,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的多重目标兼容。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激起社会怜贫恤弱的爱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以其仁爱之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存处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有助于弥补过于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慈善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已有的专业智能水平普遍低于应有的水平,这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由此出发,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构想:拓宽通识课程,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加大教育课程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