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角度,阐明了曹操在历史上是英雄而在小说中在舞台上是奸雄的辩证关系,并论述了我们应采取让二者并存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形象中,曹操性格最具有典型性。其性格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两面性上,即善与恶、心胸宽广与狭隘、坚强与脆弱集其一身。其人物性格两面性的形成源于年代的纷乱与道德礼仪的失范、赘阉遗丑造成的人性扭曲、家庭人情冷漠的烙印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当河南安阳西高穴墓被各色的惊叹、疑惑及莫名的兴奋所缠绕时,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以另类的方式再一次地诠释着他在我们文化心理中所折射出的暧昧与骑墙。红与黑的纠缠在奸雄形象被固化为民众心理之前,曹操的口碑其实并非如后来那般尴尬。  相似文献   
5.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英雄,古往今来,褒贬不一。许劭所云"奸雄",与今天的感情色彩不尽相同,非纯是"奸",乃言其才智绝世也。曹操深懂兵法,常用"兵以诈立"的兵家思想为人处世,解决问题。这是乱世赋予英雄的一种本能,恰符合社会历史运行之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曹操人物形象的历史流变,不仅涵盖了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的所有艺术形象特征,也云集着众多封建统治者的复杂品性,仔细品评这一形象将具有永恒的文化意义、历史感悟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8.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颇受争议,其形象具有丰富内涵。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不同时期众人眼中曹操的形象有所不同。曹操形象的不断变化受到曹操性格多面性、史料记载差异、评价者所站角度不同及中国传统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